顶点小说 > 浮世难偷欢 > 十八

十八


  隔壁的赵伯伯起得早,每天早晨,在自家院子里,清理出一条能走人的小道,就过来,先帮助老董家清雪。

  董珊这几年回来,都会给屯子里的乡亲们,挨家挨户送礼物,拜托他们帮忙照顾年迈的父母。

  乡下人嘴碎,大部分还有着爱占小便宜等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可心眼也实在。

  收了人家的好处,答应了人家的事儿,会一丝不苟的去做。

  因为夜里总是咳嗽,董百川担心影响苗淑芬和段奕睡觉,就自己睡在段奕的小炕上,让段奕和他姥姥睡一铺炕。

  董珊给父母的生活费挺多,大头的,老两口不舍得动,都给段奕存着。

  按照他们的说法:“留着供小奕念书,将来再给他娶房好媳妇。我们家小奕,又聪明又懂事又勤快,生得还好看,将来可得好好挑挑,最好找个像杨丽坤那样能歌善舞的漂亮媳妇。”

  小部分的,苗淑芬平日里就拿出来贴补家用了。

  两个女儿不需要他们再操心,老两口除了段奕,没啥别的负担,也就不用太俭省。

  虽说骨子里习惯了,还是不舍得大吃大喝,舍不得买贵一点的衣物。

  但平时给段奕预备的伙食,也是讲究的,唯恐他长身子的时候,营养跟不上。给他添置衣物,也是舍得的,所以段奕穿的用的,一直是屯子里最新最好的。

  家里过冬的煤,也准备得足足的,不再舍不得烧——按照董珊的说法,把自个儿冻病了,省下的煤钱,还不够付医药费的。

  所以,外面虽然冰天雪地,严寒刺骨,董百川家的房子里是暖洋洋的,炕上是热乎乎的。

  那天夜里,也下了场很大的雪。

  当然,在这个多雪的冬天,并不是最大的,却是段奕生命中最大的一场风雪。

  姥姥睡在炕头,段奕睡在炕梢,他睡得很香,还梦到三叔公家承包的那口鱼塘。

  三叔公正领着屯子里的人,凿开冰窟窿,往出起鱼。

  有一条大鱼直接蹦达到段奕面前,它可真大,立起来都快赶上他高了。

  身子一扭一扭的,尾巴一甩一甩的,直扑腾。

  甩出的水珠,溅到段奕的身上,竟然热乎乎的。

  他想,今天晚上有鱼吃啦,姥爷一定很高兴,姥爷是很喜欢吃鱼的。

  每年冬天,三叔公家的鱼塘起鱼,姥爷都会拎着水桶,去买几条。

  段奕是在凄厉的叫声中,被吵醒的。

  下意识抬手抹了把额头,湿漉漉的,全是汗,炕烧得太热了。

  等他爬起来才知道,他的天塌了。

  为了保暖,北方农村,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夜里睡觉,炉火是不能熄灭的。

  否则根本睡不踏实,睡到半夜会被冻醒,人也容易生病。

  睡觉前,要用碎煤渣、炉灰渣压住炉膛里带着红红炭火的煤块,让它慢慢地、慢慢地燃烧。

  这样,一整宿,炕都是热的。

  于是,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有几起煤烟中毒的不幸事故发生。

  董百川就在睡梦中,被煤烟夺走了生命。

  赵伯伯清扫完董家院子和门前的积雪,没听见屋里有人活动的动静,暗暗有点纳闷。

  董百川和苗淑芬上了年纪,觉轻,按照常理,这个时候早该起来了。

  董家只有老两口和一个男孩子,没啥需要避讳的,农村人也没敲门的习惯,赵伯伯也没多想,直接推开屋门,走了进去。

  早晨出门的时候,老婆叮嘱他,跟苗淑芬借捣蒜用的蒜缸子。

  他家今天要吃饺子,蒜缸子前阵子不小心打碎了,天气不好路难走,所以一直没去买新的。

  结果一进屋,赵伯伯就闻到一股子煤烟味。

  烧煤的人家,对这种味道都不陌生。

  赵伯伯顿时吓了一跳,赶紧往屋里跑,看看人有没有事儿。

  董百川家的窗户,和屯子里其他人家一样,也是深秋的时候,密封上的。

  唯恐漏风,蒙着厚厚的两层塑料布,用玉米秆沿着窗框,钉得严严实实。

  情急之下,根本打不开。

  赵伯伯反应还算快,他先冲进老两口的卧房,把段奕抱出去。

  这时候也顾不得挑地方,他把段奕直接丢进雪地里了。

  又掉头跑回屋里,抱出了苗淑芬,放在段奕旁边。

  等他再度返回屋子,去抢救董百川的时候,发现董百川已经僵硬了。

  老人闭着眼睛,脸上是平静的、安然的,整个人规规矩矩平躺着。

  煤烟中毒的人,都是在昏睡中过世的。因此肉体上不会感受到什么痛苦,这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窜出煤烟的,是段奕小屋的炉子,所以姥爷最先中毒了,程度也最深。

  苗淑芬和段奕吸入的量少,很快就醒了过来,只是感到头晕、恶心、想吐。

  屯子里只有个赤脚医生,被赵家大娘忙三火四地找来,给他们瞧了瞧,说没有大碍,留下两盒麝香正气丸就走了。

  董百川毫无预兆的突然离世,苗淑芬和段奕都懵了,整个屯子也彻底轰动了。

  不过,其实董老爷子已经年近八旬,按照老话说,算是喜丧。

  除了家里人,旁人顶多感慨一番也就算了。

  姥爷过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段奕都以为那是自己的幻觉。

  只要睡一觉,一觉醒来,姥爷还好好的,会叼着铜烟袋锅子,冲他呵呵笑,会把铁炉盖用蘸水的小刷子,刷得干干净净的,扣个掉了漆的小铁盆,烤土豆给他吃。

  然而,梦醒了,只是无法改变的痛苦现实。

  董百川的后事办得很顺当,屯子里的人都来帮忙。

  董云董珊姐妹得到消息,也很快赶回来了。

  当然,跟董云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

  穷乡僻壤的,不讲究火葬,在董家的老坟地里挖个坑,把棺材放进去,埋了,再立块碑,也就是了。

  按照习俗,送老人上路,是要由孝子贤孙打招灵幡、摔丧盆子的。

  董百川只有两个女儿,本家侄儿自然是有的。

  一般没有儿子的人家,都是由侄儿打招灵幡、摔丧盆子。

  但是,那样的话,老人留下的遗产,将来就要由侄儿继承大半,旁人不能有任何异议。

  董云董珊姐俩都不在意父母的遗产,董云日子过得不太富裕,可维持生计还是没问题的。

  董珊境况要好很多,不但能贴补父母,还时常帮衬姐姐。

  由董家现在辈分最高的三叔公提议,让董百川亲二弟的一个儿子,名叫董启辉的,做大伯董百川的“孝子贤孙”,扶灵守柩。

  董云董珊姐俩没意见,董启辉自然是很愿意的,董家的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跟苗淑芬商量时,她却不同意,她说:“小奕就是我们的亲孙子,不用别人。”

  三叔公劝说了她几句,说没这样的规矩,段奕不姓“董”,是没资格作为董家人,执子孙礼的。

  苗淑芬一边哭一边说:“我也不姓董,谁敢说我不是老董家的人?我在董家过了大半辈子,小奕是我的亲外孙,是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你们不认可他不要紧,我跟百川,是只认他一个的。”

  她这话一出口,董云和丈夫的脸色都不好看了。

  董珊一直没结婚,自然也就没有子女。他们可是还有一双儿女的,这是被老太太直接无视掉了。

  董百川的三弟,只有一个女儿,给大哥披麻戴孝、扶灵守柩自然轮不到他家女儿,听了大嫂的话,顿时如醍醐灌顶,受到了启示,也跟着凑趣说:“三叔公,我大哥最疼的就是小奕,让他送大哥最后一程,大哥一定是安慰的。所谓规矩,这些年,还剩下多少了?譬如说我这样的,规规矩矩遵守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只要了一个女娃子,也算是为国家分忧吧?反而自个儿的后人,不能给我送终吗?城里,早就是儿子女儿都一个样了。”

  苗淑芬坚持,董百川的一个亲弟弟帮腔,三叔公和旁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好听凭他俩做主,段奕作为董家的子孙,送了姥爷最后一程。

  董云董珊的二叔二婶,当然很不高兴,眼瞅着要到手的一大份家业,就这样飞走了,看苗淑芬和董老三的眼神,都不对了。

  葬礼一结束,他们两口子就走了。

  苗淑芬和董云姐俩,没有心情,也懒得搭理他们。

  董家老三和老三媳妇则暗暗窃喜,有了大哥家的例子,以后他们家女儿继承家业,就没人能说出什么了。

  旁人看着好笑,背地里议论,都说董百川在世的时候,也没见得他这个二弟和二弟媳,多照应大哥大嫂。

  董启辉一年中,更是难得登几次大伯家的门,如今看到有好处了,倒是挺积极的。

  结果一看捞不到好处,翻脸也挺快,面上的情儿都顾不得了。

  旁人还没走,都在帮着收拾呢,他们倒是先撤了。

  如此一来,反而理解了苗淑芬的做法。

  不管怎么说,外孙总是比侄儿要亲近的,何况这外孙还一直养在身边。

  这些议论,董云姐妹和段奕隐隐约约听到了,也没放在心上,他们有更多需要操心的事儿。

  苗淑芬比董百川只小两岁,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乍一听到董百川去世的消息,三魂已经丢了两魄。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她和董百川相依为命几十年,如今丈夫突然间就没了,她当然伤心得要命。

  凭着一股子精气神,咬牙硬撑着办完葬礼,心事了了,这口气也就泄了。

  没几天,她就病倒了。

  这一病甚是凶猛,打倒她的,一半是心情郁结,另一半是衰老,谁也没办法的衰老。

  董珊找来再好的医生,买来再贵重的药物,也不顶用了。

  不到半个月,苗淑芬就撒手人寰。

  临终前,她拉着段奕的手说:“小奕呀,你别难过,你姥爷没病没灾的,没吃啥苦头,睡着觉就过去了,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气。姥姥呢,跟你姥爷过了几十年,没了他,心里就不踏实,所以要去找他了。

  留下你一个人,姥姥也不放心啊。

  可你要好好的,别让姥姥临了临了闭不上眼睛,以后就跟着你姨妈好好过日子吧。”

  又满脸歉疚地对董珊说,“这栋新屋是你花钱盖的,按理说应该留给你的。不过,你现在境况不错,也不缺这个,就给小奕吧。

  这孩子也没什么可依靠的了,总得给他留个能安身的窝儿。小奕是个好孩子,将来会记得你的好儿。”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董珊自然不好说什么。

  苗淑芬又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好好照顾段奕。

  她没有嘱咐董云,她知道,段奕那个妈,是完全指望不上的。

  不只是新屋,按照老两口留下的遗嘱,全部积蓄和老屋、土地都留给了段奕。

  其实在几天前,苗淑芬预感到自个儿好不了的时候,已经悄悄塞给了段奕一个蓝布小包,里面有地契、房契、土地承包、转包的合同(此处参照我家乡农村早些年的土地政策,即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现在貌似政策已经改变了,大家随便看看就好,拜托不要较真),一本写着段奕名字的活期存折,一枚金戒指,还有一封信。

  当时她对段奕说:“你把这些都收好,不要给你妈和你姨妈,她们现在是好的,日子也好过,不会惦记这些。但是,你还小,还得七/八年才能长大成人。这中间,谁晓得会发生什么变故呢?

  这些,是姥爷姥姥留给你傍身用的,万一没人可倚靠了,你还要靠着它们过活。

  我跟你姥爷留下的地,你现在也打理不了。我承包给你赵家伯伯了,合同一直签到你成年。

  承包的钱,都存在了给你的存折里。

  你赵伯伯、赵伯母两口子都是实在人,又是看着你长大的,我琢磨着,总不会坑你的。

  就算将来他们起了什么不好的心思,合同签得清清楚楚,还有村长、三叔公和另外两个证人的签字,应该不会出啥岔头。

  这枚戒指,是姥姥嫁进董家的当天晚上,我婆婆给我的。

  老董家的老物件,也就剩下这么一个了。

  将来等你有了媳妇,就给她吧,算是姥姥的一点心意。

  姥爷姥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只巴望你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可惜姥姥看不到那一天了。

  这封信,是你姥爷写给你的。

  你现在别看,也别让你娘和你姨妈知道。等你过完岁生日,再打开。”

  对于父母没有分遗产给自己,董云、董珊姐妹心里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也没说什么。

  董珊是瞧不上眼,董云是惭愧这些年,一直没有对父母尽过孝心,所以也无从计较。

  段奕一直养在父母身边,被老两口偏疼,也是能够理解的。

  就这样,段奕离开了生活十一年的董家屯。


  (https://www.xdingdiann.cc/ddk84036/449678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