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朝暮恨晚 > 第54章 第五十三章

第54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新帝继位以来,大势已定。

        朝堂之中明显分为两派势力,一派保守,一派激进。

        保守派以朝中的三朝元老杜汶和姜闻尚为首,激进派则以司徒文川、卿海尘、陈皓、蒋昀一众朝臣为主力。

        于大的国政方针上,言照明显是赞成激进派的。他支持激进派趁此机会清理杨孙党羽,矫正朝堂风气。但考虑到各方势力的相互制衡,言照不得不对保守派加以安抚,因此小事上也同意保守派的意见,比如立后。

        “圣上,如今新君继位,朝局不稳,圣上在民间沉潜多年,如今天子一方势力不算深固,极难一举获得满朝文武的全力支持。齐国近年来连年对外征战,先帝在位年间数次大兴土木,此时国库空虚,财政吃紧,户部连连败账。此时最上的策略便是拉拢那些个富可敌国的财商的鼎力相助。”

        保守派的杜汶曾率一众朝臣上书谏言言照可通过立后一事收拢天下商贾之心,一面稳定住齐国国内的各地财商,又可吸引天下众商前来齐国营生。

        而若论起财商势力,头一个被纳入考虑的便是天下财商之首——陵平苏氏。

        故此,杜汶等人纷纷谏言,此时此刻最优的计策便是娶了苏家的女儿做皇后,以拉拢天下财商。

        如今苏门小一辈中只有一个女儿,便是名动江湖的雪扇苏仙—苏林慕苏雪扇,故此,杜汶等一众臣子极力劝谏言照立苏林慕为后。

        这一谏策正中言照下怀,言照对此心中甚是意满。

        这另一方面,也可当做是顺应朝中保守派的主意,做了一个天大的顺水人情。

        “那便依众爱卿所言。”言照微微含笑着道。

        杜汶闻言心中自胜,不日便领旨派御史去陵平提国亲去了。

        众朝臣告退后,言照继续批起折子来,眼底的笑意久久不褪,眼中泛起层层水光清波。

        立在言照一旁侍奉的崔公公却心下暗暗打起算盘来,默默地好生打量起来。

        然而,朝臣中的保守派内部也存着分歧。

        虽然杜汶等一众“新贵族”极力支持言照立苏林慕为后,保守派中以姜闻尚为首的“旧日王谢”们却对此一万个不乐意。

        这些个旧贵族们自诩身份高贵,要选皇后也自然是应从他们这些人家的女眷中去挑,一下子选了苏林慕这样一个混迹江湖的商户之女,这令王谢派的众人都十分的不顺意。

        其中顶不顺意的便属那旧日王谢中为首的姜闻尚——太皇太后姜闻知的幼弟。

        当年宫中姜太后倒台后,姜氏一族没落多年,姜闻尚虽未被他那个皇帝外甥过分苛责,但多年来一直是被赋予闲职,近来才因杨孙势倾而重被启用。

        论性情,他与他那嫡亲长姐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骨子里是天生的唯我独尊和要强别扭。

        对于立后一事,姜闻尚不甚赞成,那宫中的姜氏更是如鲠在喉。

        崔公公做了两手准备,一面去信陵平的亲信,叫他去探探苏家人的根底和口风,上赶着去巴结;另一面又暗中报信,将立后一事说与宫中的姜闻知听。

        自那日家宴后,姜氏便一直看不顺眼这个不知体统的江湖女子。如今立后成了板上钉钉,她便更打心底里不喜爱这位出身不高贵的来日中宫。

        “好,哀家知晓了。有何事再报。”姜氏一只手老练地拨着指尖的一串紫檀佛珠,一面目不斜视地冷道。

        那崔公公派来通风报信的小内臣也颇知礼数,整整肃肃地行了个礼,便告辞了。

        姜闻知缓缓抬起头来,那双倥偬一生的凤眸中不经意便淬了冷。

        苏林慕,只要哀家活一日,这大齐后宫还轮不到你说了算!

        自从那日朝会上,言照允了一众老臣立后的谏言上策,御史们便赶忙备着三茶六礼前去陵平提国亲去了。

        林慕也事先给陵平苏府去了信,尽量简短地说了说她同言照之间的事。

        苏家众人接到林慕尺素时,都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他们一个个是万想不到,近一年未见,当年那个天真明快的小姑娘不日便将成为这大齐的一国之母。

        “我家慕儿同当今圣上之间可真如她信中所言吗?别是她的安慰说辞吧!”接到林慕来信的那日,苏黎和韩娘子将那时正在陵平住着的程延请到府上,揪着信纸一一盘问着。

        “伯父伯母,圣上同林慕于患难中相识相知,情盖海川,小侄可用性命担保,绝对诚如信中所言!”程延拍着胸脯作保道,然而那苏黎和韩娘子最是疼爱慕儿不过,仍是半信半疑的样子。

        御史们到了陵平,排山倒海般的倾国聘礼翻山越岭而至,不日,御史们便毕恭毕敬地请着来日的国舅爷和国舅夫人朝京华回返。

        林慕便在皇城的多少梦中盘算着日子,想着叔父婶母,心中一片丝丝缠缠的思念和茫乱。

        言照也没比她好多少。

        事实上,即将拜见泰山泰水的他此刻或许心焦更胜几分。

        自从御史出京,前前后后一个月左右,仪仗车驾便载着未来国舅同国舅夫人回京了。

        苏黎和韩娘子坐在香车间,遥望着京华的飞塔危檐、琼楼玉宇,仿佛还同八七年前那次进京谒见所差无几。

        京华在世人眼中,大概永远这般芳龄永继。

        然而,此时,夫妇俩心中却多了一份身处高楼危宇的如履薄冰。一路走来,銮驾如川,车马流云,苏黎和韩娘子的眉头却总是不解。

        照旧例,国舅一家入京,是应请入历代接赐王公爵臣他国贵使的驿梅侯馆去住的,然而此次苏黎和韩娘子是被安排到了风夕楼去下榻。苏黎夫妇都不禁心事重重起来,生怕是圣上厌恶其商贾身份而不愿拨驿梅侯馆给他二人住。

        一时间,那些惯会冷眼的旧臣贵族也当此是个笑话,明面上不说,心中却纷纷对自己妄加的揣测信以为真。

        不过话说回来,言照在做出如此安排之时,是全然没有这般心思的。

        他将苏家二老安置到风夕楼,一方面是因为风夕楼中有陵平来的厨子,做得一手陵平好菜;另一面,风夕楼景色宜人,从楼上凭栏远眺,万顷碧波风荷,远山佛寺钟声,极近江南水色。故此,才将苏黎夫妇安排到风夕楼的。

        然而,那时他还不知,在京华,在这个风吹草动都能铁证如山的皇城,刹那可活,转瞬便死。

        苏黎和韩娘子入京后的第三日,圣旨传下,夫妇二人跪受。

        当日晚时,风夕楼只做了皇家一家的生意,整座宝楼却尽在灯火掩映下显得通明如玉,流丽生光。

        言照和林慕亲临风夕楼,席面不是宫里的那种私宴,而是四人围坐一桌。

        若说原本开席前,苏黎和韩娘子还心中各自惴惴不安,这一顿真正的家宴下来,这二人算是对言照彻底放下心来。

        席上,言照先是屏退了左右人等,全程言笑晏晏,温文尔雅。林慕看在心里,笑意愈浓,盈盈笑语间尽是油然而生的得意和满园开遍的春色。

        席间,言照如今千金之躯亲自欠起身来为韩娘子布菜,替苏黎斟酒,苏黎和韩娘子起先颇有些惶惶不安,然而与言照对上眸神时,只见他眉眼间皆是浓浓温情,整个人透着一股平易近人的妥帖,于是这苏家夫妇俩也不知不觉地卸下防备来。

        一言以蔽之,他们对言照印象极好。

        “吃点菜。”吃席的时候,言照时不时地往林慕碗里夹几筷子菜,眼神温存地如两条清溪。对林慕,他是一贯的体贴温柔。

        苏黎和韩娘子看在眼里,心中飘摇了许久的扁舟终于靠岸。

        林慕正低头默默吃菜时,风夕楼的小厮给每人各上了一盅炖品。

        “伯父,”言照朝向苏黎说道,笑得春春阳和暖,“这是清炖鹌鹑。先前便听林慕提起过,您喜吃鹌鹑,年前便着人养在这楼后院里了,特地炖上请伯父尝尝的。”

        言照性子沉稳,待人接物向来游刃有余,这一番话下来,说得苏黎和韩娘子心头一热。二人旋即又想起此刻眼前的春风男子乃是大齐当今圣上,顿时又诚惶诚恐起来。

        “圣上,”苏黎忙不迭地双手交叠,在座上向言照微微拜了一礼,谦谨回道:“承蒙圣上如此厚爱,慕儿得以侍奉御前,苏家上下本就已是三生有幸门楣生光了!还牢记圣上亲自记挂着,草民深感皇恩浩荡,不胜惶恐!”

        言照连忙也在座上朝苏黎回礼,接言道:“伯父切勿如此说!苏家不弃,愿将林慕下嫁于我,我已是不胜感激,此生无以为报!”

        大齐最为尊贵的男子亲口说出“下嫁”二字,又见那二人虽说各自收敛着,然而就算他们静默不语,偶尔的眼神相对也是这般郎情妾意,苏黎和韩娘子是再别无他想了。

        等到风夕楼席散,告辞了苏黎夫妇,言照和林慕也回到了乐章宫。

        言照褪下冬衣,泡过手后从外间走了进来,只见林慕独坐在床边,手中拿着一个绣包似的物什。

        “这是何物?”言照笑问,走到她身边坐了下来。

        “香囊,里面是陵平特有的曲水香,我婶婶给我做的。”林慕伶俐地转过头来,也灿笑着回他。

        是夜窗外飞雪,殿内溶溶。林慕只想赖在他身上,什么都不想。

        言照看着那香囊——平锦做底,上面还绣着一个气派的“苏”字。

        一时间千言万语,往事依稀,魂归故里。

        “怎么了?”

        “没事,”他凝然笑笑,“或许我们之间真是早就定下了。”


  (https://www.xdingdiann.cc/ddk49060815/301032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