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皇汉十三州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蒙学三经

第二百二十二章 蒙学三经


  于洋问道:“六爷,您可别玩笑。”

  陈炎平道:“于家每月开支不过几十两而已,本王做主,给你每月一百两如何?但如果这么做,亏了算是本王的,赚了也有您的分红,您看如何?”

  于洋惊道:“每,每月一百两?知府年俸也才一百多两呀。”

  陈炎平笑道:“那于先生,还愿意帮本王印书吗?”

  于洋担心的问道:“六爷那您每月还亏呀!您真不是为了赚银子?”

  陈炎平道:“银子谁不想赚呀,但要先把账理清楚了,事情才能往下做。”

  于洋问道:“账理清楚了真的就能印出更多书来?“

  陈炎平说道:“那是自然,本王还想着你的印书坊能先印个四书五经出来。”

  “四书五经?”于洋问。

  陈炎平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

  “前所未闻。举业只读论语、孟子、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于洋很是惊呀。

  陈炎平道:“于先生说的极是。但论语、孟子皆圣人之言,但难免有失之空疏之处,可以以春秋实事补之。又因春秋经义不足,故尔读春秋必读三传,为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合而补之,方能证圣人之言行!而礼记庞杂,可拆出大学、中庸,还可分出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合周易、诗经、尚书,总有十三经。最好有人释其章句,为后人所讼。”

  于洋吸了一口气,道:“六爷,您真想这么做?”

  “那是自然。”陈炎平坚定得说。

  于洋道:“合中华之全力,百年之功也未能做到呀。”

  陈炎平呵呵笑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炎平拼接着各种诗词,但听还是能听的懂的。

  于洋道:“六爷这可是发了宏愿了呀!圣人之言,我来校注章句?不妥,怕是被人诟病。”

  陈炎平道:“有十年之功可矣。于先生可先作一书,以诗经为始,如何?”

  于洋道:“这个倒是可以。我是有诗经刻板。”

  陈炎平呵呵笑道:“不必刻板,本王要的是活字,诗经每章每句之后,都要加以注解说明,后跟一空白页。印出书去,不必卖得太贵,让那些个学子,也去参研,将自己的见解写在空白之页,而后收回回来,将买书银子退回。再整理,再出售,再卖再送,再回收。”

  于洋再次吃惊起来:“这,怕就怕那些个才高学子,不愿意将自己的才学写出返卖于书坊……可行乎?”

  陈炎平笑道:“可不可行,做了就知道,能赔多少银子?一千两?两千两?那对本王根本不算什么。十年之内,要成百年之功,只有如此!若是有两人对词句有疑义,可另作一刊物,笔伐互讨,以论真理,不过此为后话。”

  于洋道:“那,那得把我老师请出来了,最好能去请请当朝礼部尚书赵同和,他们才有权利点评。他们若是也写了一些出来,那别人也一定会跟着写的。”

  陈炎平笑道:“怎么点评释义,那是你们读书人的事,不能只在名士之流,谁都可以畅言麻。至于于先生,你就是印书。最好能造就盛世百家之言,那于先生,你可青史留名了!”

  于洋傻呵呵的笑了笑,道:“按六爷这般做法,出售收回时限如何呢?”

  陈炎平说道:“每月一售,随时回购。”

  于洋道:“不可能,刻版没那么快。”

  陈炎平道:“活字之法呀!诗经已有校典、计三万九千余字,百人排字,每人排四百字,一天之内,百人之功,排出一本来,不是难事。不要怕花银子!书坊现在是本王的了,亏也是本王的事,你只算去做就是!”

  于洋急道:“没有活字之法怎么办?”

  陈炎平呵呵笑道:“本王已经在派人去试做了,多则半年,定能成形。在此之间,于先生,最好将刚刚这些个想法,与众位读书人说一说,他们必定会参与的。至于春秋原版,你若没有,本王藏书楼里有。除了刚刚本王所说的十三经外还有孝经、尔雅两部,可合为十五经。”

  于洋道:“这可是旷古的好事呀。我定能为六爷扬名。”

  陈炎平道:“别,千万别,你就说这些都是你的主意,别提本王半句话。在文征散人面前也别提。”

  于洋犯了书呆子气,问道:“这是为何?”

  陈炎平笑道:“本王在长安城什么名声?你忘了?”

  于洋傻笑一声道:“是呀,若不是与六爷相谈,实不知道六爷原也是知经义治经典之人,外面传言,您可是……混蛋糊涂王,市井虚言,不尽实耳。”

  陈炎平爽朗的笑道:“实,太实了,本王开妓馆,开赌坊、开当铺,本就不是什么好人,说出来外人也不信,要是他们信了,还以为本王对读书人有什么企图呢。所以呢,坏就坏到底了,这好名声,还是留给于先生吧。名声之物,对本王无用。哈哈。”

  于洋起了身,向陈炎平一恭到底。陈炎平连忙站起来,将于洋扶直了起来。

  于洋诚恳的说:“多谢六爷,为我等读书人出头了!”

  陈炎平道:“其实,本王还有一件事要求于先生。”

  于洋道:“六爷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做到。”

  陈炎平问道:“于先生,现在外面读书的孩子蒙启都是用的什么书?”

  “蒙求。唐人所作。还有千字文”于洋答道。

  陈炎平说:“这个本王文渊阁里还真没有。”

  于洋问道:“六爷若是要,学生那里还有几册,书局里也都有的卖。”

  陈炎平摇了摇说道:“蒙求不好读,如果有三字经就好了。”

  “什么三字经?”于洋问。

  陈炎平道:“哦没什么,千字文好,不过单调了一些,于先生,可有百家姓?”

  于洋道:“文典之中的确是录有百多个姓氏,故而平民又称为百姓。六爷要修百家姓?做什么用?”

  陈炎平说道:“把百家之姓编成四字一行,压脚逐韵,读起来要嚷嚷上口,小孩子读的,每一姓,都要介绍一位该姓的有德之人。不求背诵,只求他们知道有这个德行之人及其品德就行了。有这两本书就好了。三字经,也是用于德行的,就是把历代之品行故事三字一行成编,主要也是要上口,孩子的读物,实在不宜佶屈聱牙,言辞古拗。”

  于洋说道:“想一起去了,最近我师父一直在想这事呢,就是想编这么一种东西来。六爷倒是给了一个好主意。”

  陈炎平乐道:“那还省事了,让文征先生马上去编,编完了与本王说一声,便可以马上去印蒙学三部,《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篇幅不用太长,小孩子启蒙先读百家姓,识了些字,知自家祖宗渊源。再教千字文,最后读《三字经》,把从古自今的品行上德之人所作之事编成经。小孩子读四个以上的字组容易忘,还是从读这个开始。”

  于洋大喜道:“不错不错,读完这三本,就可以读诗经,读论语,然后是各种经典。”

  陈炎平向内堂唤道:“皮二,给爷滚进来。”

  陈炎平只唤了一声,皮二皮笑肉不笑的才从内堂里面走了进来。

  于洋愣了愣,于洋家住南城,自然是听说过这南城一霸皮流子的。皮二哈着腰走了过来。道:“六爷,您吩咐。”

  陈炎平道:“于先生,此人叫皮二,是南城一混混。”

  于洋表情还是有一些屑,他不知道在谈人文雅事时陈炎平为什么要叫一个混子现来。于洋只是淡淡得说:“哦,听说过。”

  陈炎平又道:“他是混混出身,可非是愿意做这一混混,只不过自小失了父母,不得已才为之。”

  于洋惊道:“难不成,六爷要将他派到我那里做账房。”

  陈炎平也觉得于洋这想法有些可笑,说:“于先生说哪里去了,皮二识的字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一升呢,本王是个糊涂王爷,可还没糊涂到派一个不识字的人去当账房呢。”

  “那,那六爷是什么意思?”于洋有些担心陈炎平刚刚的话言不由衷,派个混混来监管自己。

  陈炎平道:“是这样的,他是苦出身,所以看不得街面上那些个行乞要饭的乞丐孤儿,他就收留了一些。本王支了些银子给他,免得那些个人饿死,但想来,能养一时不能养一世呀,最好人人都有一门手艺才行。本王想,若是识字,学起手艺来不是更快么。那些都是孩子,还不到学手艺的时候,所以想先让他们读些启蒙之书,学几个字。正好,您刚才不是说于家还闲着一些读书人么,想让您出面,请出几位,权当这教书先生,不白教,给银子的。”

  于洋又惊诧道:“六爷,您是要让乞丐识字?”

  陈炎平道:“其实不是什么乞丐,若是无灾无病的,谁会愿意上街要饭去。再者说了圣人云有教无类,要让天下人都读到圣人之学,那就从这些个乞丐孩儿开始,给他们读的书就是刚刚跟您说的那三本,您看如何?”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22224/122564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