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皇汉十三州 > 第五十二章  进言3

第五十二章  进言3


  陈解问道:“所以就得用摊丁入亩之法?如何摊丁呢?”

  陈炎平道:“仕人可以优待,可以减税,甚至可以像本朝立国时,建养仕田,以补寒士之用。但不能免税。”

  陈解摇头道:“这与王莽用国营田制并无区别,怕是不好推行。”

  陈炎平笑道:“您现在不推行吗?难不成想等到父皇您一统天下以后再推行?到那时就比现在容易了么?”

  一统天下四个字,让陈解心中一颤,这是他的梦想所在。陈解点了点头,道:“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陈炎平道:“又不是让他们往多了交,所以才叫摊丁入亩,每一户有多少田亩有多少丁口,区别而入。人多田少的农户少交一些,人少田多的富户多交一些,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按丁口多少来交税了。一来农户可以真正得到休养生息,二来也可防止豪强作大。”

  陈解道:“怕是仕人反对。”

  陈炎平哈哈笑道:“不会,给他们好处就不会,给他再多发些田。补他们失掉的这份损失。”

  “发田?哪来的田发?”

  陈炎平道:“旧楚破国这后,百姓多有流离,田地荒废。父皇可以派人下去丈量探查,再收录荒田归为国有。还可以再从军户屯田之中调入,还可探查明白哪里有可开垦的新田之地。官府不必再去费心开垦,你将田补发给他们,他们自己自然会去开垦,万幸父皇还未一统天下,若是天下一统,田亩各有所属,怕这事难上加难了。”

  陈解吸了一口气,说道:“以往,朕总是派人劝课农桑,开垦新田,都不太起作用。”

  陈炎平笑道:“当然不起作用了,仕人豪强只知收租,不懂种田,他们只会去买田让人种,不会去开垦新田。而农户,大多无耕地之牧牛,无开垦之良具。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还照顾不过来呢。父皇这些年的良政,只是在收编农户入亩而已,就有此成效。”

  陈解道:“不错,若是依摊丁入亩之法,再发荒置田地,必然又是一朝新气象。那我汉国岁赋能加几成?”

  陈炎平道:“那要问问户部尚书他有多少荒田,又有多少不用交税的田地,有个一年筹备,一年开垦,第三年便可见成效。国库多出两成收入不成问题。”

  陈解摇头道:“不止两成,旧楚破国,陈汉兴起,人口多集于长安、洛阳等大府,陇南赵家部份人口迁徙京城不是特例。小县人口凋零,田地荒废,以至当地粮草不足,守备兵源不足,故有羌人之害。到时候每个县城把荒田都种起来,何止两成。把这件事办起来,那些集于长安的百万人口,必然有一些要回乡种地去的。一举三得可能还是四得,好主意,好主意呀。”

  陈解很是欣慰的看着陈炎平,再问道:“小六子,这些事是谁跟你说的?”

  陈炎平笑道:“父皇,儿臣不像您,在宫里呆着,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儿臣常在外面玩闹,所以早知道,户部的人也不是没想过,不过动仕人的田,他们自己就是仕人,所以不可能会提这事。”

  陈解点了点头,说:“对,他们怕多缴税,若是用荒地补给,又怕别人说他们与民争利、唯利是图,所以不敢说呀。对了,什么叫一条鞭法?”

  陈炎平说道:“百姓缴税,缴的是税银么?不,农户交的是粮,织户交的是绢,全是实物。您见过百姓缴银税么?”

  陈解一愣,问道:“难不成缴税里面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陈炎平笑道:“太多了,比如秋税,您只让百姓十抽一,如果一个农户按税册上所写应交粮一斗,那么,他一定要准备一斗半。”

  陈解问道:“这是为何?”

  陈炎平道:“过秤过斗!过斗时要踢尖,过秤时要垂砣。”

  陈解对下面这些事一无所知,问道:“踢尖?垂砣?那是什么?”

  陈炎平说:“百姓把粮放入斗中,税官要在斗上踢一脚,好让粮食塞满斗内。但是掉出斗外的粮食呢?当然不是用来归还百姓了,当地的税员要拿去匀分的,这种敝政,从汉朝时就已经有了。只不过,不给税员这些好处,他们怕是要动库里钱粮的脑筋了。”

  陈解听着惊心触目。问道:“什么是垂砣?”

  陈炎平笑道:“称缴粮用的秤全是特制的,那砣要比一般的砣更重,一斤一两的粮食,只能称出一斤来,您说,百姓们要不要多备一些粮去缴税呢。”

  陈解一拍桌子,说道:“可恶!这些吏员真该杀,难怪有史以来,吏不得仕官,隋唐始有科举,而将吏员定为九流之内,不得入科考。”

  陈解拍着桌子,那碗碟都跳了起来,一只筷子掉下桌去,一边的太监连忙去拾,还吩咐人再拿一双来。

  陈炎平说道:“所以说了,不能让百姓交有实物,只能让他们交现银。把所有粮货都用市价改为现银,统一编制,这叫一条编法,不是鞭子的鞭。“

  陈解点了点头,说:“这个办法好。”

  陈炎平却突然冒出一句:“但这里也有弊端。”

  陈解问道:“什么弊端?”

  陈炎平说:“一两银子兑一千文,百姓身上本就没有纹银,只能去兑换,但市价,不可能总是一两银子兑一千文,银子有成色之分,铜钱也有铜锡占比。所以百姓兑银,一两银子一定兑不出一千文来,能兑到九百五十文就算是好的了。其中还有事,铜银可以再加锡重铸,您收上来一千文,加锡重铸之后,一千文,就会变成一千一百文。如此以往,铜必不值货。”

  陈解问道:“这些事有办法吗?”

  陈炎平笑道:“后面的事,您就不必担心了,您要做的,只是让御史们盯着,发现一起敝,查一起,再定新律。有个三五七年,就能形成成例,到时候一点一点也就好了。其中的办法,用的着皇帝去想么,户部的人自己就会去想法办。要不然您要他们干什么呀,跟您说这些是怕您不知道,以后做起来以为什么事都做好了,但事实上不加以时时改制监督,必会加大农户负担。”

  陈解点了点头,仔细的又打量了一下陈炎平,说道:“这些事都是你想出来的?”

  陈炎平乐道:“儿臣是什么人呀,凡是能赚银子的事,全想过了。儿臣这么大的产业,不动一些心思,哪里能每年给您上二十四万两银子呀。怕是汉国一个府地也未必能给国库这么多银子吧。”

  陈解点着头,说道:“小六子,你到户部来管事吧。”

  陈炎平一听,连忙咳了起来,摆手拒绝,说道:“别,父皇,您别害我,我不想参政,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打的火热呢。您想想也就知道了。”

  陈解说道:“你还真是想当一个太平王爷呀。”

  陈炎平说:“那是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儿臣就想赚些个享福的银子。给您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您是不是有什么表示?”

  “表示?什么表示呀?你要讨赏呀?”

  陈炎平道:“税有多种,丁、引、矿、盐、市,其实还有一酒行,说实话,父皇,您给我酿酒权吧。”

  酿酒向来都是国营,卖酒才是私营,古代对粮食管控极严,酒的原料就是粮食,且酒本身就是暴利行业,在欠收之年还有人酿酒,这是行政之人决不允许的。所以酒向来是国营。

  陈解道:“给你给你,都给你。就你那点出息。”

  陈炎平开心得道:“吃饭吃饭,照你这么吃,什么时候能吃完呀,吃饭的时候想什么银子呀,饭是热的,银子是凉的。”

  一顿饭直吃到太阳落山,天幕见黑,二人闲聊一阵,无非家长里短,后宫索事,陈炎平的平时做乐之事。

  ……………………………………………………

  陈炎平回到自己的宫寝,说是宫寝,其实也只是那么一座小院,三四间房,皇宫就这么大,千间房也只是虚指,宫女太监又多,皇帝皇后占地又大,各个皇子也只有分到这样的一个小院。

  陈炎平躺回床上,叹了一口气,只是因为人走茶凉,王公公不在了。那王公公是自己身边的老人,使顺手了的人,皇上知道了自己的那些事,想必会想知道更多,如果王公公还在,就一定会把王公公叫去问话,如果王公公不说,那就是陈炎平害了王公公,如果说了,那就是王公公害了陈炎平。

  王公公不在宫里,找不着他人,自然皇帝就提不起对一个十来岁小孩能做出什么来的兴趣。过阵子皇帝也就忘了有这么个人了,朝堂上那么多人,陈解也不是每一个都记得名字的。

  只是王公公不在让陈炎平有些伤感。陈炎平没有睡意,想翻个身,把自己埋进床被里。却发现自己身上有东西搁着,挤得肉痛。

  陈炎平一摸,这才想了起来,自己身上还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给郭援老婆治病用的丹药,另一本是从老道论来的《丹道内经》。昨天在东市客栈睡的,忙了一天,东奔西走的,又看了夜市灯会,在东市客栈没脱衣就睡着了。今天才想起还有这么两样东西。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22224/122547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