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皇汉十三州 > 第四十一章  南城印书局1

第四十一章  南城印书局1


  钱至坤道:“加上你刚刚借的,也就一万多两银子,每个月你有近千两银子的利,最多一年就能赚的回来。”

  李利泽道:“是呀,但是开销很大呀!说是千两利,但也只是去了物料成本与人工成本,还有种类开支都没算进去,租那么大的一块地要银子吧,客商接待要花银子吧,织纺里的那些织机修修补补要花银子吧,最主要的还是你的利息钱,所以我一个月其实只有不到二百两银子。说是二百两银子,我自己家里七挪八用的,每月几乎没有余钱,你那些个银子怕真还不上了。”

  钱至坤笑道:“李掌柜别想那么多,我可没逼着你还银子。”

  李利泽大笑几声道:“我就怕这个。”

  钱至坤道:“放心吧李掌柜,只要你按契约上的条章行事,我们没有理由要你把钱全收还回来。”

  李利泽怪问道:“你不怕我卷了银子跑了?”

  钱至坤笑道:“我更怕你不打算再向我借银子了。”

  三人有说有笑,李利泽收了些力巴,带着力巴离开了。把刘文斌与钱至坤留在了南市里。

  刘文斌拍着扇子对钱至坤说:“这位李掌柜很是奇怪?哪有人谈事在这里谈的,而且也不知道谈些什么。”

  钱至坤道:“他只是想让我们看见他在开工。”

  刘文斌问:“什么意思?”

  钱至坤道:“我是债主,他想让我看到他有能力还钱,还想让你看到他的产量有多大,以便下一次合作。”

  刘文斌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钱兄等一下去哪?要不要去小酌一盏?”

  钱至坤问:“你这么有空?我可听六爷说起你们今天要做的事,我以为你没这么多空呢。”

  刘文斌笑道:“已经安排好了,家里正在收拾行装,明天去西凉府,与人商量买商铺之事及相关的筹备事宜,不过今天没事了。”

  钱至坤道:“那就有劳刘兄陪我一起去一个地方,然后我才有空与你小酌。”

  刘文斌问:“钱掌柜要去哪?”

  钱至坤道:“去装裱店里,前几天有人当了一副古画,是死当,我自己赎了当,拿去装裱,想送给六爷。”

  刘文斌问:“是名画?”

  钱至坤道:“不是,只是古画,六爷与别人不一样,也许这就是藏家与玩家的不同之处吧。”

  “藏家与玩家?”刘文斌问。

  钱至坤道:“玩家拿到一件好物件,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东西值多少钱,什么时候可以再出手,而藏家,只说这个东西好在哪里,根本不说值多少银子的事,六爷好古物,他不在乎是什么名作,只要乎这画本身到底好不好,就算不是古物,当代的也行,只要画好。”

  刘文斌点了点头,两人有说有笑一起同行。

  ………………………………………………………………………………

  南市,赵彦军收了十来个力巴,却发现自己把陈炎平丢了,而且宋玉也不在身边,赵彦军从来不担心陈炎平真的会把自己丢了,虽然陈炎平总说自己年级小,很有可能被强掠拐卖。

  赵彦军很清楚,这位只有十来岁的六爷,心智可能已经有四十多岁了,或者可以说,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人在事业上会干什么,他就会干什么。人情世故没有他不懂的。以陈炎平的性格,只有他拐卖别人的份,别有用心的人不可能从他身上捞到什么便宜。

  但现在赵彦军有一些担心了,那些力巴还等着他带他去干活。好在宋玉出现了,那个练武的汉子站在人群里明显与力巴是不同的。两都之间的区别在于眉宇间的英气与自信。

  赵彦军向宋玉挥手,宋玉只是笑着,慢吞吞得走向赵彦军。

  赵彦军急问:“六爷哪里去了。”

  宋玉道:“六爷在溪边的一家印书坊里,沿着南街后面的小溪走,过了个小桥就能看见。六爷让我过来带力巴回去干活,让你去陪他逛逛。”

  赵彦军这才松了口气:“原来六爷早安排好了。”

  赵彦军一指力巴,道:“那些力巴带回去干活,我已经和他们说好了,明天再来一天,工钱一起发。”

  宋玉点了点头,但又有一些为难:“我哪里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扔什么不应该扔?六爷的脾气您又不是不知道,烂书本子,要是我就扔了,他一准发脾气,他可拿那当宝。”

  赵彦军笑道:“你看着还能用的就留下,看着不能用的就扔了,带字的东西可千万别扔,犯六爷忌讳,如果实在做不了主,就把那些东西找个地方存放起来。把王府先简单打扫一下,总之能让人有路走。”

  宋玉明白了,带着力巴就回王府。而赵彦军就顺着小溪水去找宋玉口中的印书坊。

  印书坊建在南城,南城多小贩走卒,原本就是小老百姓住的地方,穷人多,印书坊定在这里一是因为这里有条溪水,二是因为人工便宜,三是离东家的家里近。

  赵彦军抬头看了看大门口挂着的那一块长匾,一声惊叹:“好字,好字。”长匾上写着文征书坊四个字,均匀瘦硬、斩钉截铁的笔力,是柳体,赵彦军看得出神,这年头读书人是很多,但是把心思放在书画上的人却不多。赵彦军叹道:“这一定是出自名家之手。”

  赵彦军踏进印书坊,鼻子里一股子油墨的味道冲了进来。印书坊里大约有十来个人,

  几个小工正在印制书册,另一边几个人正在刻版。

  而陈炎平正在细心得看着一个中年老工在那里刻着一面版。

  赵彦军走了过去,轻声道:“六爷……”

  陈炎平做了个嘘声,让赵彦军安静得看着那人雕刻。

  那个中年老工人回头看了一眼,问道:“这位,可是赵彦军赵案首?”

  赵彦军愣了愣神,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人能把自己认出来,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有名。

  赵彦军傻傻得作揖,道:“正是小生,先生是……”

  那中年老工道:“于洋,那年院试我就坐在你对面,你是案首,而我是第二名。”

  赵彦军心情激动道:“于洋?于海泊?文征散人于易的大弟子?”

  陈炎平问:“你们认识?”

  赵彦军道:“回六爷,不认识,不过神交久已。”

  于洋一直坐着就没动,那股傲劲比赵彦军还盛,至少赵彦军的傲气是对别人,而对陈炎平自己却是毕恭毕敬。

  于洋问道:“赵先生,当年为何弃了案首之名?”

  赵彦军道:“母亲过世,在家丁忧,不便太多张扬名声。”

  于洋道:“赵先生不要名声,可把我害苦了,别人都说是我于家让赵先生弃了功名,还好最后赵先生还是去取了功名状。要不然学子们非用一张嘴诽谤出一个科考舞弊案出来。”

  陈炎平仔细打量了一下于洋,四十出头的样子。但两鬓有一些白发,被他卷到脑后去了,穿着文人的深色长衫,不过是麻衣的。

  陈炎平道:“这么说,你是这书坊的主人?”

  于洋没有把这个半大的孩子放在眼里,自然也就没有回答陈炎平的话,这让陈炎平有一些不舒服,赵彦军很尴尬得说:“这位是六爷。”

  于洋看了陈炎平一眼傲气的说:“六爷?不知道。”

  陈炎平问赵彦军道:“这姓于的什么来路?”

  赵彦军道:“读书人之中没有不知道的,天下之大,要说画功,天下第一就是他的师父,也是他的大伯,于易于景升,于景升自号文征散人,收了不少学生,这个于洋是他内侄,刻印刻得最好。画印不离家呀,会画画的人哪一个不会刻印,但是能把刻印摆在画功之上的,也就只有于海泊于大家了。”

  陈炎平点了点头,道:“但是为什么不用活字,还用刻版?难道这位于大家就想让别人知道这自己的字刻的有多好么?”

  陈炎平对着赵彦军说话,可于洋听出来了,这是在指桑骂槐。

  于洋道:“什么大家不大家的,只是一个手艺人而已。愿意就叫一声于海泊,不愿意直接叫我于洋就行。”于洋说得很不客气。

  陈炎平笑道:“没想到还想有比爷脾气大的,考到了四十岁才中一个秀才,依爷看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早知道就带百来号人先把这烧了。”

  于洋一听,盯着陈炎平看,见那陈炎平说话,还自称是爷,于洋哼得一声,继续做自己的活,也不搭理陈炎平。以于洋的意思,是自己不和小孩子计较,可陈炎平就要和于洋计较了。

  陈炎平道:“这是什么烂书坊,一年能出多少书,怎么还在用刻版?为什么不用活版。”

  但在一般人眼中,只有手抄本与刻印本之分,赵彦军明白什么是刻版,却不明白什么是活版,赵彦军是读书人,但是会读书不等同于会印书,会吃鸡蛋不等于会生蛋。

  于洋回头打量了一下陈炎平,又低下头去干活。

  陈炎平对赵彦军说道:“这人,比你还傲气。”

  赵彦军微笑着,道:“于大家,这是我们家爷,想……”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22224/122546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