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仙剑逍遥游 > 第15章 第一家庭

第15章 第一家庭


  在年前孟小凡与薛仁贵、薛夫人、薛讷在晚上秘密登门造访南阳公主府,孟小凡搞突然袭击,给薛讷和薛清莲做起媒来。薛清莲及其母南阳公主和其父薛驸马对薛讷的长相、武功都很满意,可是对薛讷本已失势的父亲薛仁贵还玩失踪,神秘莫测不满意。

  薛清莲与南阳公主商量之后,选择了相信布衣神相、金童孟小凡,孟小凡是神仙下凡,自有识人之明,他介绍的人自然不会错。于是由双方家长做主,有媒人说媒,一桩亲事就这么定了。于是南阳公主府就成了知机阁的战略合作伙伴。

  接着孟小凡与贾静文在晚上潜进杨庄若的闺阁,托她利用太子未婚妃的身份,让太子打听义阳公主被绑架案的主使者。

  腊月二十八晚上,孟小凡与贾静文悄悄地现身天下第一教天星教教主贺长捷家中。孟小凡说想与贺长捷谈合作。

  贺长捷正好为正月二十六天星教重选教主大会而烦恼,听说孟小凡的布衣神相的神算之名和金童玉女联手从绑匪手下解救义阳公主,觉得也许他的机会来了。贺长捷需要有人帮他保住教主之位,孟小凡需要有人帮自己打探消息,而且对方的要求并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也不过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孟小凡公开的正式身份是逍遥派掌门和知机阁阁主,金石帮帮主的身份暂时保密。

  正月孟小凡、贾静文、杨紫嫣、李秀儿、贺兰敏月在长安魏国夫人府度过。杨庄若在心系孟小凡之后,虽然与太子李弘订了亲,但是对李弘不怎么理睬,突然求李弘打听绑架义阳公主的幕后主使。正好太子也很关心此案,几百个匪徒出现在长安绑架大唐公主,此事性质极为恶劣。太子搞政治习惯了,不由自主的就往政治上想,深挖事件背后的秘密。

  太子问杨庄若怎么会有这个想法。杨庄若说是孟小凡托她样做的,孟小凡是神仙下凡,预知她有危难,提前教她召唤神仙之法。当贺兰敏之绑架她,试图凌辱她的时候,她才能召唤神仙,逃离贺兰敏之的魔爪。孟小凡是杨庄若的恩人,他拜托她的事,希望太子能帮忙。

  太子说帮忙可以,但是希望能与孟小凡见面,请孟小凡给他算命。

  杨庄若向孟小凡转达太子的意思。

  孟小凡同意与太子李弘见面,并给太子算命,见面的地点定在杨府,时间是正月初十。而促使太子李弘产生请布衣神相、金童给他算命想法的是除夕夜的皇家家宴。

  太子李弘先到,一刻钟后武则天领着次子雍王李贤,三子周王李显,四子豫王李旦和十岁的女儿太平公主李令月来到李治的寝殿长生殿。

  十八岁的雍王李贤可谓文武双全,读书过目不忘,深谙兵法,担任实授左卫军大将军,虚授凉州大都督(武将非常高的名誉勋爵,不是实际官职),可谓风光无限。

  李贤对武则天表面上唯唯喏喏,但是骨子里还是姓李,他有非常大的政治才能和敏锐的政治触觉,知道武氏后党的势力远远大于李唐皇室的势力,如果站在李唐皇室一边,对抗武氏后党,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就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但是在爱父亲还是爱母亲的亲情上在表面上稍稍地倾向武则天,实际上他对武则天侵夺李氏皇权,将李治当傀儡的做法非常不满。

  李贤既不帮李唐皇室对付后党,也不帮后党对付李唐皇室,能同时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认可。除了李治和武则天,李贤就天不怕地不怕,不把太子放在眼里,他总是认为他无论治国安邦的文才,还是平定天下的兵法武功都远胜太子,他才是太子的合适人选。太子只是比他大了三岁,是他的兄长,就占据太子的位置,这太不公平了。

  李贤不想屈居人下,他利用自己的大将军之职和大都督之名,广泛结交各级官员,手下兵多将广,也招揽了不少人才。如果与太子李弘闹翻,在李弘登基即位之后搞大清洗,李贤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最低限度要保证逃离长安的时候,负责守城门的人中有人愿意并且能力放他走。

  十七岁的李显才能平庸,性格懦弱,和他的父亲李治比起来,更加庸碌无能。他讨厌流血不断的政治斗争,只想过富贵而又平静的日子,可是身在政治风暴中心,他不得不选边站。武则天远远比李治强大,李治是武则天的傀儡——至少从表面上看是如比,因此李显就跟武则天走得近,而疏远亲生的皇帝父亲李治。

  李旦才十一岁,在武则天的子女当中可以说是最听武则天话的一个,但是他只是表面上顺从武则天,实际上身上还是流着李家的血。李旦看清了皇权斗争的惨烈,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李治都被皇后武则天架空,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眼睁睁地看着李唐皇室子弟和忠于李唐皇室的文武官员这些年来被武则天打压,而没有任何办法。李旦为了自己的前途,虽然对武则天的行为反感,但是在武则天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一样,武则天说什么是什么。

  太平公主李令月才八岁,却骨子里有性任性,有些嚣张,她才不管她的父皇和母后谁的权力更大,她只把他们当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她只做一个女儿就行了,就不选边站了,跟父皇母后一样亲。

  李治很喜欢这个胸无城府的女儿,武则天也很喜欢这个长得很像她的女儿。

  太子李弘,很年轻,过了年才满二十一岁,四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九岁的时候就命令一批担任宰相要职的文官收集古今文集,十九岁的时候,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到东都洛阳度假,李弘以太子身份留守长安监国,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事是那年长安一带大灾闹饥荒,李弘未经请示私自开仓放粮救济士兵百姓,赢得百姓的爱戴;

  第二件事是到后宫冷宫掖庭宫视察的时候发现义阳公主受其已故母妃,与武则天争宠的萧淑妃的连累,被关在冷宫十三年,在她们的母妃死后多年都没人敢释放她们,二十八岁还没出嫁,李弘将此事向李治汇报,李治就放了义阳公主,并给她择婿。

  在这之前李弘没有给武则天坏印象,但是这两件事给武则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坏印象。这两件事给太子李弘在广大臣民心中树立了仁义、贤明、孝顺父皇的良好形象,却彰显了武则天的狠毒,连毫无反抗之力的敌人之女,但却在百姓心目中占有崇高地位的帝女,大唐公主都不肯放过。

  李治对太子在政治上向自己靠拢非常高兴,开始提拔和重用太子集团的人,升太子左庶子张大安为宰相,太子集团的政治势力开始急聚膨胀。(注:庶子,太子东宫重要属官,战国始置,秦汉及以后历朝历代沿用,就是跟随太子身边,辅佐太子,太子有什么不正确的言行就驳回纠正,并将太子的言行好坏上奏天子,是太子事实上的老师。唐置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各一名。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只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多是虚设的头衔,正一品。此外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都是太子的老师,也是正一品大员,可以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也可以是太子事实上的老师)

  李弘仁慈善良、人很聪明,学识渊博,常常在朝堂上提出关乎国计民生,而又合乎情理,并且切实可行的建议,深得皇帝李治的喜爱和百官的拥护。李弘个性棱角分明,爱憎分明,不懂得圆滑,与以武则天为首的后党集团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特别是追查王皇后、萧淑妃是否是武则天下令处死的,韩国夫人是否是武则天毒死的和义阳公主绑架案的真相这三件事,犯了武则天的大忌,逐渐从武则天的亲生骨肉,变成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

  皇家除夕家宴上,武则天捧次子李贤,夸他能干,孝顺父母,言外之意就是指责太子李弘对她不孝顺。她也不想想是谁造成太子敌视她这个亲生母亲。

  太子一看自己与生母,独揽大权的皇后武则天的关系无可挽回,就索性走的更进一步,本性善良的他想当然的认为只要他助其父皇夺回皇权,其母后失去皇权后自然就会回归一个正常的女人,当一个不问政治,没有野心的贤妻良母,他与其母后的关系就可以恢复。这是“曲线救母”路线,虽然道路艰难,但是李弘身为人子,不得不这样做。

  武则天不仅专权乱政,还专擅房宠,在后宫独霸李治。李治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却除了武则天之外不能与其他的美女过夜,李治让哪个妃嫔侍寝,武则天就毒死谁,对外宣称暴病身亡。整个后宫都是臣服于武则天的人,李治抓不到武则天杀人的确切证据,无法对武则天下手。

  其实这只不过是李治自欺欺人,说他一个宠幸的妃嫔暴病身亡可以,但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十个总不可能吧?在皇宫中做这种事,除了武则天谁有这个胆子?李治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是武则天所为,但就算猜到又能怎么样?经过上官仪一案后他就再也没有胆量再动武则天了。

  不敢动武则天,不代表李治就不恨武则天,李治为了保全身边的佳人,将他喜欢的妃嫔都送到长安以外的行宫,越是喜欢的送得越远,张德妃是他继萧淑妃和怀疑被武则天毒死的贵妃、贤妃之外最宠受的妃子,被他派人送到遥远的扬州行宫。

  李治想起自己拥有那么多天下绝色,却不能享受,时间不等人,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白白浪费了后宫佳丽,每每想到这里,李治就对武则天恨意盈胸。

  这就是大唐第一家庭之间的复杂关系,只有貌合神离、分崩离析、离心离德可以形容。

  ;


  (https://www.xdingdiann.cc/ddk74608/47962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