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明烟云 > 第二十三节 军锦合流

第二十三节 军锦合流


  郑亨在北边可谓是地头蛇。

  洪武时代,郑亨袭职之后曾随朝庭官员去鞑靼宣谕,回朝之后便升职密云卫指挥佥事。

  靖难初投了朱棣,立有赫赫战功,后封为北平都指挥佥事,北平那时是朱棣的老巢。

  朱棣在南京称帝时亲定靖难功臣次序,他位列第五封武安侯,此后他留守北京。

  永乐元年,他镇宣府,宣府怀来万全等多个军堡卫所便是在他主持下兴建的。永乐七年,他改镇开平,其后又回镇宣府。

  朱棣把宣府这一带的防线都交给了他,明初,这一带地区可谓是饱经战乱,时不时有蒙古人南下打草谷,当地老百姓深受其苦。而且洪武时代为了这一带的发展从江南地区迁了很多人口过来,郑亨在这里不只是扮演军方的角色,更多的宣府镇还是个军政府。从这点上看,郑亨不只是将军之材,已经具将帅资格。

  按朱四郞对郑亨的了解,这位侯爷名声相当不错,至少宣府万全一带大修军堡安置诸多军户没有鱼肉百姓的事,也没听说过郑亨有聚敛民财之事。

  从周雄嘴里得知,回师之后,郑亨便找人查问了朱四郞,结果查问的结果让郑亨大吃一惊,没想到朱四郞在万全左卫混的非常之好,且知道他的人不多。但知道左卫下有个大洋河村的人不少,知道大洋河村的都说那里有小江南之誉,物产奇巧,其名甚炽,颇为富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人,知道朱四郞,猎户子,懂财货,有一身好武艺,侠任,好交际。

  明朝实行的户籍制以户籍圈定职业,北地此时大多为军户,也就是军堡囤田,一般军户也只能果腹,然大洋河村却能通南北经济,在大同宣府一带已为膏腴之地。

  这次朱四郞带去的不多的军用物资里,有两样还真入了郑亨的眼,一个就是工兵铲,另一个是匕首。那匕首夜不收可配置,工兵铲则应该大量采购。一般的除了标配的军械之外,将士们会自备些武器,武器是军士的第二条命。用了都说好,能得到侯爷的认可,这个生意可大做。

  大明朝兵器的生产一向是朝庭专营的,内府设有兵仗局。作为将出现的新军械,纳入朝庭的管辖,这会有个过程,在没有被朝庭认可之前,没有被专营之前,大洋河村还是很大有一番作为的。

  不过郑亨真正感兴趣的其实不是这两种军械,军械郑亨是不会去碰的,到时有诸多嫌疑说不清楚。郑亨感觉朱四郞是个人物是因为他带着大洋河村的人致富奔小康,同样的也极大的改善了左卫军户们的生活。大洋河村也好,附近的上河村下河村里都栖息着大量的军户,军户的日子过的好了,军心才稳。

  周雄的话让朱四郞有点不好意思,但又让朱四郞不得不佩服郑亨,难得有高级将领有这种认识。

  “四郞有所不知,军户生活困顿,侯爷时有贴补,这次大捷左哨可谓头功,死伤也有数百人,朝庭自有抚恤,可一个鲜活的人就这么没了残了,一户人家也就没了指望。”周雄一脸很诚恳的表情说出这番话,朱四郞意外。

  “左哨又非全是宣府兵马。”按着明朝的军事管理制度,这次北征的左哨,其实只能算是以宣府镇军队为主体的一支队伍,也就是说死伤的人中有一部分平时根本不归郑亨管,只是这次北征在郑亨的麾下作战。

  周雄显然不想多解释什么:“侯爷一向体恤兵丁。呵呵,四郞你莫这般看我,我家里还有几个百战老卒,都是当年跟着我爹的,或伤或残。总有些军卒,不事田地不擅经济,离了军伍,一无所事,日子都过不下去。”

  这一点不用周雄说,朱四郞也清楚。

  “四郞做的好营生,侯爷想四郞帮着那些伤残的兵丁谋个生计。”

  “噢?”朱四郞听了这话一愣,看来郑亨应该很详细的摸了自己的底细。摸底之后,让周雄出面接触,谈这个?这是什么意思呢?

  真要朱四郞相助,还是递一个橄榄枝?这个橄榄枝是递给赛哈只的,还是锦衣卫的。还是说,在以后的行动中,郑亨真的需要锦衣卫配合。郑亨是北地的老大,另一个就是陈懋,这两人目前一个是大同镇的老大,一个是宣府镇的老大,每回北征,这两人都是颇受重用的。

  按理说,对北元或是蒙古人,郑亨应该有渺视锦衣的资本呀,他久镇北关,几次北征都有赫赫战功,还是说郑亨也想利用锦衣卫?

  “兵部或有采办,此事还未定,若真有采办下来,是要人手来帮忙。”朱四郞说道。

  “如此甚好。呵呵,兵部那边,侯爷或可助力,四郞放宽心。”周雄说道。

  “那就好办,若能成事,可以宣府设若干作坊,此事还需周大人相助。”朱四郞向周雄拱了拱手。

  “哈哈,叫周大人就生份了,论年龄,我痴长你几岁,你得喊我一声周史。在宣府设作坊一事我就等四郞开口呢。此事易耳,宣府此地,侯爷营建颇多,四郞要建作坊,屋子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四郞把章程列出来,弄些熟手过来调教。”

  “周兄,这样可好,大洋河村出六成,周兄弟出四成,一起投个千两银子可成。”朱四郞说道。

  “哈哈哈,四郞,我就在等你这话呢。”周雄看来不是一般的爱笑。笑确实能拉近距离,笑的灿烂一点还很有感染力。

  即使周雄不把郑亨抬出来,朱四郞也有这个打算,大洋河村窝在那个山窝里不行,已经浮出水面了,那自然就要往城镇里迁。狡兔三窟,宣府早晚是要来的,进宣府也是需要攀龙附凤。太强大的伙伴,自己这边可能会被吞了。太弱的伙伴,没必要与对方合作。

  现在朱四郞这边不只是大洋河村的几个辅卒,现在他们是以锦衣卫的身份,而且周雄抬出郑亨之后,就可能是锦衣卫与宣府镇的合作,这也有利地改善锦衣卫与兵部五军尉府的关系。从这点上说,不管赛哈只这个锦衣卫都尉怎么看,至少从锦衣卫宣府所来说,以后是有利于宣府所开展工作的。至于皇上朱棣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不会高兴,这朱四郞就不管了。那个级层太高,就让赛哈只去操心吧。

  大的方面定下了,细节的东西就简单了,这些也不用朱四郞出面。第二天,周雄又带了人过来,说是他家的管家,同来的还有几个兵丁。朱四郞让张三跟着一起去看所谓的建好的房子。

  他和周雄两人去了宣府镇总兵府,结果郑亨侯爷被皇上突然召到京师去了,刚离开没多会。出来和朱四郞打交道的是一位郑姓的百户,那个百户很直接的问朱四郞,要多少人,什么时候要。弄的朱四郞一脸的尴尬,周雄连忙过来打哈哈。

  生意不是这么谈的,也不是这么做的。看来这个侯爷是不擅长商务的,而且侯爷总兵府里可能也没人擅长做生意。郑亨食邑一千五百户,这够了,田地里的产出已经够他受用了。

  回去之后,朱四郞对周雄说:“那些事急不来,需好好规划一番,已经递了消息回大洋河村了,过几日会过来几人。到时再看怎么筹办。”

  “呵呵,只要四郞安排好就行,需人需地需房需银两,但凭吩咐。”周雄说道,“四郞你有所不知,郑侯爷忧心那些残废老兵,前些日子有几个伤兵出了营,径直要去寻死,侯爷叹自己有心伤贼,无力救人。”

  “宣府这拢了多少伤兵?”朱四郞问。

  “约摸有六七百人。”周雄回。

  “怎的有这么多?”朱四郞印象中,北征回来的路上,天热,很多感染的伤兵好象都不治身亡了呀。

  “鞑子时有袭扰,有些伤兵后来都被侯爷弄到宣府,在底下军堡这些伤兵更没有活路。这回后来用上了你的酒精,果然有些成效,死伤少了两层,若用的早些,若许更佳。那些伤兵都集中在起了,伤兵营就在宣府,自然就人多了些。”

  “是嘛,不是很多酒精都给喝了。”朱四郞知道他送过去的五十坛酒后来被各级将校弄走不少,听说落到伤兵身上的不多。

  “呵呵,是有喝了些,侯爷说能救命,又搜罗了回去,都送去救治伤兵了。”

  “噢。”

  “四郞,那酒精能出多少,那可是个好东西呀。”

  “只是粮食不够,若能弄到粮,自然就有供应。”

  “这不早说,左卫没有粮,宣府有呀,宣府没有京师有呀。京师再没有,湖广,南直隶都是粮仓呀。”

  “周兄你手上有粮,我没有呀。”

  “那还不好说。哈哈哈。”周雄拍了拍朱四郞的肩膀,“四郞,你酿酒,我帮着卖如何。”

  “周兄,你帮着卖,你都能卖到哪里?”

  “京师和南直隶不在话下,别的地方就要好好筹划筹划了。”周雄面有尴尬的说道,“四郞,我府上虽然做点生意,但只是收些租金,南北直隶有现成的店面,卖酒应是没问题。”

  “怎么卖,是零沽,还是寄放到酒店客栈,还是售卖给酒店客栈。”朱四郞问。

  “这个都可以呀。都可以呀。”

  “兄弟呀。不是你说都可以就都可以的。你家人里有懂卖酒的吗?有懂和酒店客栈打交道的吗?酒钱怎么定,卖给谁,多久一会帐?”

  周雄听的愣住了,说实话,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些事,他虽然是家长,这些事都是他母亲在管着,好象他家娘子也不大懂这样。

  “周兄,生意说好做也好做,说难做也难做,不急,过些日子好好筹划一番,若是有粮,现在倒是可以先弄一些过来。”

  “呵呵,这个简单,宣府就有一些军粮,都是上半年时运过来了,本来要运去开平卫,估计这些粮草一时用不上,到明年又可能会霉坏。先出粜无妨,到秋收时补回即可。”

  “周兄,那可是军粮噢。”

  “呵呵,无妨,一贯如此,不犯军法。”

  大洋河村的酒坊自去年底就开始扩建了,而且移到了一处山脚下,那山肚子里掏了很大的山洞,按四郞的说法,先要能放进去五百个大缸,以后还要掏,掏出几层来,要放几千个大缸才够。

  年初朱四郞等人从草原上回来后,赶上了祥瑞事件,别的作坊都先拆建,酒坊慢了下来,当然慢下来的主要原因还是粮食供应不上,后来朱四郞通过左卫还是搞了点粮食,先先后后酿出的酒,也就够供应几个地方。产量是有上来一点,存下的酒,又都被锦衣卫调上北征了。

  北征回来之后,朱四郞得了很多的订单,村子里的作坊又扩又建,酒坊和铁作成了重中之重。现在通过锦衣卫能弄到粮食,又多了条军方的路子,那就是双保险了。

  粮食酿高度酒,若有军方的采购,这个销路自然不愁了,只是要管控好质量产量。这酒放在大洋河村酿还有个好处就是不引人注目,有一定的神秘感。

  周雄能卖多少就让他去卖去,只不过怎么做市场,怎么做批发,怎么做销售,这个要好好教教他。

  村子的发展全凭朱四郞一家之言,从他本人来说,他只是顺其自然的带着村子发展,这次北征归来,他个人也好,大洋河村也好,出现的变化可以说是质变。这个质变,让村里人欣喜,某些人也有点担忧。

  想的最多最深的还是朱四郞,大洋河村只是一个小小的基地,那里有多个作坊,这些作坊在朱四郞眼里,其实都不够看的。他后世见识过工业化,见识过社会化,自己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商人,大洋河村目前只是四郞随意折腾一下而已,离他想象中的产业发展还差的很远。

  开始他不想做大,大明朝可不是他熟悉能掌控的社会,做大了危险也大,但现在不同了。本身大洋河村成了祥瑞之地,这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又成了锦衣卫的官员,而且锦衣卫对大洋河的一些产业也极有兴趣。现在更好,宣府镇,也可以说是军方也对大洋河村的产业产生了兴趣,那这下真就有了做大的条件和保障了。

  政策,资源,资金,人力。细细数数,好象都不缺了。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规划发展经济是一回事,更重要的工作还是锦衣卫佥事一职,本职工作一定要做好。

  朱四郞通过周雄,把话递了上去,递给了郑亨,互惠互利。

  首先侯爷说的要解决伤残军人及军属的问题,朱四郞可以帮忙,但一时人数太多,解决不了那么多人。其实朱四郞是嫌人少,但开始可不能开这么大的口子,还是要吊地来卖好些。

  其次在宣府成立商馆,营建多个作坊,这些作坊的产出,主要是应对兵部或是朝庭的采办,那宣府这边要划拨一定的房屋或地皮出来。

  再次宣府镇不方便做的事情,锦衣卫会出面去做,锦衣卫宣府所,需要得到宣府军镇的支持,这个支持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沙岭那里建锦衣卫的军营,二是在宣府镇的军户中招锦衣卫。

  最后宣府镇辖内有诸多物产,如石炭如铁矿如瓜果,这些最好能先由商馆去运筹规划,优先采办。

  这几条,朱四郞和周雄商量过,周雄认为问题不大,郑侯爷还在北京城里,这些事得等他回来才能作主。

  朱四郞这边的工作得先做,锦衣卫招人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招人的条件很简单,政治合格,身体素质过硬,能有特殊技能优先。

  第一天就人山人海,数百多人过来打听,当兵看饷,锦衣卫的饷银自然不低,开出来后很有吸引力,一时间招人的事办的很热闹。

  张三过来找朱四郞,兔子三天去找了两次花奴。

  “花奴是谁?”朱四郞没在意。

  “红花楼的女倌呀。四郞,你忘了?”张三有点不好意思。

  “啊?”朱四郞还真没想到。

  他们几人现在都住在胡成选址的锦衣卫衙门里,朱四郞是单独一个院子,兔子和张三在一个院子里。

  “去了两回?呵呵。他哪里来的银子。”朱四郞知道,兔子这人对银子没概念,在村里做事,那是记工分的,或月或季结算才能知道赚多少钱,兔子的钱也不是他本人收的,发到他老娘手上的。

  “俺也不知,俺有给过他些银两,好象他没有用到。”张三说道。

  “没有用到?哈哈哈”朱四郞大笑,“没想到兔子这么厉害,能让做小姐的倒贴。”

  这话张三没听懂,朱四郞并没有生气,张三是看出来了。

  “三哥,那天出来,我看你和兔子可是黑了眼圈的,呵呵,滋味如何。”朱四郞调笑道。

  张三的脸大红,不知说什么好。

  “那个女倌叫什么?”

  “花奴。”

  “兔子有和你说什么没?”

  “他说花奴的家里原本是朝庭里当官的,后来犯了事,年纪小小就被卖身了,然后不知怎么的到了宣府。”

  “这才几回,兔子就把那妇人底给摸清了。”朱四郞有点意外,他感觉兔子应该没这么大本事,至少在与女人相处方面。

  “四郞,是不是要给兔子说个媳妇。”

  “媳妇也是要说,不过,那个花奴,呵呵,也是要去问问。”朱四郞笑道,“三哥,那天你那个,你没再去。”

  “四郞,俺可没于去噢。”张三很认真的说道。

  “哈哈哈。”张三在村里几个人里,是相对稳重的人,平时脸上都带着笑,这会一认真起来,让朱四郞感觉到很可爱。

  看来那晚陪张三的女倌服务很到位呀。

  “兔子在哪?”

  “他在验那些新人的身手。”

  “噢,你忙完了?”

  “弓箭和枪法归我,兔子验刀法和马术。”

  “他是在红花过夜,还是晚上有回来。”

  “都是清早回来的。”

  “还行,还知道不误事。”

  “四郞,这还行?”

  “你去摸摸花奴的底。算了,呵呵,这事还是让胡成去问吧。”

  锦衣卫的职责之一是体察民情,具体怎么去实施的呢,那就是分片划区的去巡察,只要人去就行了,也不用天天去,每月去个一次两次就行。宣府这边刚开始,那需要每个月去个一回两回,以后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自己不想去,也可以不去,也可以找能干的帮手去也可。

  通常只要人去了自然不能空手回,这个不能空手还要形成惯例,成月例。找别人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不过一般的都是对当地情况较熟悉,人较活络的人。换在朱四郞的后世,这种帮手就叫辅警,通过都是本地油滑之徒无赖子居多。

  朱四郞不懂这些,胡成很懂,很熟。分片划区,每个区里有哪些重要的商家,有哪些重要的世家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有关朝庭有关国是的,这些都要掌握。

  胡成在向朱四郞解释的时候,朱四郞很快就明白了,这不就是下去收保护费嘛。可问题是,保护费你收了,那衙门里的管治安的衙役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他们哪里能压的住锦衣卫。

  那商家怎么办,不是多了一重盘剥。

  这个,锦衣卫不管,不会去操心这些。锦衣卫只关心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宣府并不大,目前也就三十多万人,六七万户的样子,商家不多,红花馆所在那坊区,是商务相对繁荣的区域,胡成不用去摸底,自然有投效的人过来说的一清二白。这个坊区里最大的商户就是红花馆,能让周雄聊以**的地方,也能让胡成和朱栋产生共鸣的地方。

  朱四郞没去过京师的妓馆,无从对比,能被三个来自京师的人认同,看来红花馆的果然不同凡响。

  红花馆里有官妓?不是官妓一般都在衙门里头的?也不一定,有的妓馆是在官营妓院里。红花馆不象是官营的呀。若真是官营的,那里的**更多会被官员点出局。那里也可能会有很多的官员或士子出现,士子就算了,黄河以北的读书人不多,若真有地方不少,也考不过江南。

  胡成很乐意亲自去摸摸底,摸红花馆的底,或是红花馆里某些头牌红牌的底。现在是上官朱四郞吩咐的,朱四郞看上去是个不错的上官,些许小事,胡成手到擒来。

  “兔子,那花奴姑娘?”朱四郞问兔子。

  “四哥,花奴是个好姑娘。”兔子说道。

  “我没说他不好呀。”朱四郞笑语盈盈。

  “俺要娶她!”兔子叫道。

  “噢!”朱四郞瞪大个眼睛看着兔子。

  ;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9110/180459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