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142章朝局之变

第142章朝局之变


  站在周延儒和王永光的角度,他们是乐意看到孙承宗和卢象升这些人被撕的。

  周延儒不是东林党,王永光也不是。

  为什么乐意看到孙承宗他们被撕?

  很显然,对他们来说,那是东林党内部的撕逼事件。

  这对从目前整个朝局来说。

  朝中东林党势大。

  到底有多大?

  内阁中,韩爌、钱龙锡都是东林党。

  前礼部尚书何如宠,前刑部尚书乔允升,都是东林党。

  前顺天府府尹刘宗周也是东林党,太仆少卿侯恂也是东林党。

  六部九卿中东林的势力极大,这是在崇祯上台对阉党大清洗之后促成的局面。

  不过经历了今年整整一年,朝局其实有不小变化。

  例如刘宗周被罢免,何如宠被罢免,乔允升被罢免。

  这三个人在东林中威望都极高。

  大家都认为皇帝是要清洗东林党,可偏偏亲东林的袁崇焕被力排众议,得到重用。

  韩爌入阁,钱龙锡次辅的位置坐得稳稳当当。

  甚至朝中传言钱龙锡和边疆大吏袁崇焕来往甚密,也并未吹起风浪。

  这让许多人完全看不透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边打压东林人士,一边又重用东林人士。

  这还不是让众人最疑惑的。

  对孙承宗和李邦华的重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以至于这一年的时间,在朝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

  为什么这么说?

  孙承宗、李邦华、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全部都是东林党。

  但皇帝将他们单独出来,塞进新的衙门里。

  起初主要是勋贵们对他们有很大的意见,大臣们倒是不知不觉。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军在今年立大功,枢密院的威望暴涨,俨然已经影响了朝局的平衡,形成了一股新兴的、不容被忽视的力量。

  尤其是这一次剿匪,功劳几乎全部是新军的,可以说,将以枢密院为首的新势力,推向了一个对立面。

  所以,暴发这一次雪夜宫门事件,绝不是突然,而是权力之间的矛盾的一次暴发。

  而在这次暴发中,朝中明显已经形成了三股势力。

  一即原来的东林党,以韩爌、钱龙锡等人为首,如成基命、侯恂等人都是中间力量。

  二即被东林党骂的所谓奸党。以周延儒、温体仁、王永光等人为代表,他们搞走了何如宠,李标等人,自然被东林党痛恨。

  三即以孙承宗、李邦华为首的新派。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个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新派,是从东林党分化出来的。

  并且分化得非常成功。

  为何会被成功分化出来?

  导火索是雪夜宫门事件? 但其实本质上是东林党极具攻击性? 朝中又鱼目混珠,在利益出现巨大冲突之后? 便有人煽风点火? 将矛头指向了孙承宗。

  对朝堂矛盾推波助澜,又在一群言官和喷子的极端情绪下? 出现了一大批骂孙承宗和李邦华的人。

  于是,终于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三派。

  连以前和孙承宗关系比较密切的韩爌? 也逐渐对其冷落起来。

  其实? 造成这种格局的,是人心,政治场的人心是敏感而脆弱的。

  但推手却是皇帝无疑。

  不过,朝局向来是复杂的。

  被分化的何止孙承宗等人? 曹于汴也是标准的东林党? 现在却成了一个孤臣。

  而袁崇焕,原本是孙承宗的学生,现在俨然与孙承宗的关系有些冷淡。

  所以,这种局面,是周延儒、王永光这种“奸党”比较愿意看到的。

  东林党内部撕逼、分化? 他们站在旁边看好戏,等两败俱伤了? 周延儒、王永光这些人再站出来做和事佬,得到皇帝的好感? 然后趁机将自己的人安插到重要岗位。

  而在周延儒看来,这一次一下子那么多官员反对枢密院? 要搞事情? 就算皇帝再支持? 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别看那宫门口跪的都是四品以下的,但其实背后都是各个部堂、侍郎官的想法,也是朝堂上的主流风向。

  而且这一次不仅仅是文官,武官们,例如勋贵们也来凑热闹了。

  就是要趁机彻底扼杀枢密院,让局面回到一年前的正轨上。

  要不然以后发军饷和军粮,拿的钱大大的减少。

  所以啊,勋贵们早就在连夜准备奏疏了。

  他们就更牛逼,直接就喷卢象升是虚报战功,有欺君之罪!

  古代又没有天眼,更没有电子设备做监控,战场上的杀敌数统计和实际肯定是有出路的。

  勋贵们就是利用这一点,来鸡蛋里挑骨头,趁机把事情再闹严重一点。

  反正,大晚上的,几十封弹劾的奏疏是已经准备好了的。

  当然,他们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了,不能只提问题,还得提解决方案。

  他们提的解决方案就是,所有的武将,都还是得从五军都督府里挑选,不然就容易出现卢象升这种夸夸其谈者。

  陛下,这种人实属败类啊!

  还是我们这些老勋贵对大明忠心啊!

  连英国公张维贤也在想着新军赶紧玩完,别到时候新军真的把京卫军的位子给霸占了。

  作为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张维贤是老派京卫军不容忽视的存在,他自然也乐得见到此事。

  大家都在家里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酒,一边等着好消息。

  消息也的确很快就传来了。

  只是这消息并非所有人预想的那般,不仅不是,而且还完全相反。

  魏中云几乎霍然站起,盯着门口的小太监:“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屋内是一片死静,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那个来通风报信的小太监。

  “陛下在大明门前杖毙四十三名官员,斩首两名官员!”

  “其余人呢?”

  “都已经离开了。”

  “这不可能!”魏中云压低声音,这完全违背了他认为的政治常识。

  一边的韩爌筷子上还夹着一块羊肉,但悬在空中,一动不动,似乎已经忘记了。

  周士朴、钱龙锡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了。

  而此时,正在家中大快朵颐的英国公张维贤听到这个消息,差点跳了起来:“你说什么!一口气杀了四十五个……”

  不同,消息传到王永光那里,周延儒和王永光手里的酒杯都坠落在地上,酒是洒了一地。

  消息正在雪夜里传开。

  已经是腊月二十八日,后天就是大年三十。

  这个消息着实震惊了所有人。

  崇祯三年,以四十五位官员的命闭幕。

  但确切的说,是为崇祯四年,新政正式拉开序幕而祭旗。

  这一场雪夜逼宫案带来得政治影响,才刚刚开始,甚至是一场政治风暴的开始。

  年轻的皇帝回到了乾清宫内,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的皇帝在想什么,他们也看不透。

  当天夜里,大明门前的雪被清理干净,血迹也被清理干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四十五位官员的空额,却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不仅如此,朝堂政局之争,辽东引发的政治争论,亦在此关键时刻爆发。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58812/199823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