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 第86章:三字经蒙学教育

第86章:三字经蒙学教育


  的确,他们现在也不缺这点吃饭的时间,只不过太学那边的确需要盯紧一些,教育小孩子们这种细节问题,的确就是王猛所提倡的。

  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所以,为武川镇这些各国流民家的孩子们安排一下蒙学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等到几人吃完了饭,便即刻赶往了太学之中,从蒙学堂开始仔细观察。

  只见在这儿蒙学堂里,每个教室里坐着四五十个孩子,听着台上的先生讲《三字经》,先生读一句,孩子们也跟着念一句。

  没错,凌皓把《三字经》作为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文本,分发给每个负责讲习三字经的蒙学先生们,让他们来教孩子们。

  凌皓之所以会选择三字经,一方面是因为它通俗易懂,并不像那些经典一般拗口难记,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让这些孩子们过早接触太过深奥的知识……说到这里,他必须要感谢一下王应麟这位宋朝大学士了,如果不是他主持并编著了《三字经》,自己还真不知道该使用什么来给孩子们进行蒙学教育。

  王应麟(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传世书法有《著书帖》等。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通鉴答问》、《深宁集》、《诗地理考》等。

  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

  王应麟与胡三省、黄震并称“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其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

  凌皓凭借契约商店的便捷性,删改几次之后,最终确定了将《三字经》作为启蒙教育文本,让孩子们接受一点浅显易懂的道理,以后再来教他们更多的专业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孝于亲,所当执。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千余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不过说实话,文本写到这里时,凌皓其实已经删减了不少内容了,剩下的桥段,他已经不敢再继续往下写了,因为这个世界的周王室还没有完蛋,它依然还是天下人民所共同认可的“正统”,虽然从五百年前开始,它的影响力已经渐渐不如七国强大,但正统性和法理性却是比谁都强的。

  这个世界里的庶民百姓们,也多是认可周王室的正统地位的,它并不像凌皓原本所认为的那样非常薄弱,相反,这种地位一直都非常稳固。

  看来这个周王室是远远不像自己想象当中那么好对付的。

  那么,难道就没有其他方法来消除周王室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了吗?

  办法自然还是有的,这个社会的阶级非常简单,远不如明清时期那么复杂,无非也就是西周到战国这段时期的延续,制度结构一脉相承,但出身地位之间的矛盾可是相当尖锐的。

  奴隶渴望地位变成庶民百姓一般,庶民百姓渴望着跻身于贵族之列,贵族则希望永葆富贵,王侯将相们则希望能够称霸天下,让自己的国家成为这片大地上唯一的主宰……

  那,自己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宗教势力,似乎也不太过分吧?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52941/14561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