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明末之草原为王 > 第265章 大明最悲催的文官们

第265章 大明最悲催的文官们


  对于华夏银行要将其他股东都踢出去,几百商家大户都是一百二十个愿意。

  都表示只要本金,不要利息了。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做好了血本无归的打算,现在赵锐能退还本金,一个个恨不得磕头烧高香,那里还敢要什么利息?

  那银行的运他们实在是看不懂呀!

  更让他们看不懂的还是那鬼画符的账本,和每月那劳什子的业务报表,也正因如此才忍到现在,否则怕不是早就炸锅了。

  赵锐得知后,却是坚持要退利息,虽然银行至今都没有盈利,谈不上什么分红,但为了今后能再次融资,所以哪怕是玩砸了,也是要给点甜头尝尝的。

  财务处还剩下一百万两银子面额的纸钞,各地的银行加起来应该也有百万两左右,其他的八百万两都在市面上流通着,其中有一半估计又都流入了商行。

  如今财务处也没有了真金白银,银行流通的现银也不多了,是万万不能挪用的。

  因为一旦商家兑换不到银子,整各山西各地的酒楼店铺都不会再收纸钞。

  而各地商行物资又匮乏,一旦百姓在赵家商行买不到东西,势必会拿着纸钞去其他商铺买东西,那些商人手中是不可能大量囤积纸钞的,必定又要去银行兑换银子才安心,这绝对会将银行挤兑垮。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仅凭推测,赵锐也知道发售出去的纸钞,值价已经远远要大于市场上能买到的东西了。

  毕竟古代能流通的商品本来就少,若非各地的物价暴涨,恐怕早就崩溃了。

  这也就是没有人在背后搞鬼,或者说是恨他的人还不知道应用金融手段,不然他这漏洞百出,薄的犹如纸张的金融体系,分分钟就得垮塌,但那些人总会反应过来的。

  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走了半年,王银她们无形间就将整个赵家势力的命运,和纸钞绑在了一起。

  一旦纸钞信用崩溃,整个山西都会陷入大乱,赵家军和工匠们也将发不出俸禄。

  说来说去还是步子迈的太大了呀!

  所以赵锐根本就没精力和心思在管什么河南的灾,而是决定先稳住现有的金融体系再说。

  首先就是下令调整银行客户的等级,青铜级减到一百两银子,月息万分之五。

  白银级客户降低到一千两银子,月息千之分之一,黄金客户降低到一万两额度,月息千分之五。

  另外,黄金和白银客户的存款都为定期,利息每月可以领取,但本金却最低要存一年才能取。

  中途一旦要取,将视为违约,不但没有一分利息,还要扣除以前发放的利息,然后将剩余的本金退还给客户。

  也就是说存一万两银子,只要中途不取,每月就会有50两银子的利息,一年下来就是六百两。

  而且即便中途出了什么事要取出,也不会损失一分钱,只不过白存罢了,所以活脱脱的高利润,无风险的买卖。

  他相信很多将银子埋在地里的中小型地主,都会忍不住的,毕竟在古代投入一万两白银做生意,一年能赚六百两已经不低了,何况还没有任何风险。

  第二条措施就是放贷,所有百姓都能从银行获得二两纸币的无息救灾贷款。

  没办法,以工代赈开销实在太大,再搞下去就真的要破产不可,所以只能贷款,让百姓自救。

  第三就是调拨出十万石粮食和五百万斤的腊,补充入各地商行售卖,以便让纸钞的购买力再次坚起来。

  十万石粮食,看似很多,实则杯水车薪,只能解一下燃眉之急。

  因为整个山西中南部地区的百姓,粮食都快吃光了,今年开以来一直靠米糠野菜撑着,现在却是连米糠也快供应不上了,价格还翻了两倍。

  而从大同带来的20万石粮食和剩余的500万斤干,是万万不能再动,那是留给赵家军和十多万匠户的口粮。

  对于江南那帮商人和地主疯抬物资价格,赵锐也是恨得牙痒痒,他估计是这两年来山西采购的物资数量大增,才使得那帮商人坐地起价,当然,也不排除朝中的东林党从中作梗,借此故意打压他。

  对此他也只能选择暂时忍耐,以后再收拾江南的那帮东林党和商,盐商。

  对稳住山西的局势,赵锐还是有把握的,他知道一些地主士绅家中还是有余粮的,只要让他们拿出来,撑到今年秋收还是没问题的。

  今年粮食虽然会大量减产,但哪怕减产一半,秋收后仍然可以撑上好几个月,这段时间足够他想办法重新筹粮。

  “大帅,朱巡抚和一众官员在府门外求见。”

  “他们来干什么?都带进了吧!”赵锐想了想,一挥手,估计是这帮文官,给他这个新总督送礼来了,如今他正缺钱,可不会再拒绝。

  不过,赵锐明显想多了,朱大典和一众文官都是两手空空前来的。

  “下官拜见总督大人。”

  “恭贺总督大人…”

  十多名文官来到大厅坐定后,嘴上恭贺吹捧不断,可就是没有实质的动静。

  赵锐左等右等,见他们都没有从袖子里掏出礼单之类的东西,也是有些不耐烦了,于是端起茶杯冷声道:“本督公务繁忙,若是各位没有其他事的话,就请回吧!”

  “赵总督,山西免税两年的时间已经到了,今年秋收也只有两两三个月了,你看是不是该着手收税事宜了?”

  众官员对视一眼,朱大典就一抱拳道。

  如今山西所有的官员,是一分银子的收入都没有,都是在吃老本,让老家送钱过来维持开销。

  可时间一长,也撑不住呀,简直是大明朝最憋屈的地方官了,没有之一。

  “呵呵,你们不提醒,本督倒是忘了,好吧,本督这就上奏圣上,山西今年大灾,请求再免除一年税赋。”

  赵锐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将茶杯重重的磕在桌上,冷笑道。

  众人都是气得咬牙切齿,却又不敢发作,这完全就是将他们往死路上呀。

  朱大典倒是沉得住气,在山东做了那么久巡抚,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再次一抱拳道:“赵总督如此体恤百姓,我等自然是赞同,本官愿与赵总督一起联名上奏,请求朝廷免除山西三年赋税,不过,山西一省大小官员两百多名,总得俸禄吧!总得有办公经费吧!所以还请赵总督从中斡旋一下,我山西各衙门想和华夏银行贷款三十万两银子。”

  “下官也愿和总督大人联名上书。”

  “下官…”

  其他人也是赶紧表态,然后巴巴的望着赵锐,意思再明显不过,不收税可以,你赵锐想怎么玩也可以,但得贷款呀!

  赵锐却是眯着眼,敲击着桌子,过了好半晌,才一点点头道:“好吧,那就每月贷款一万两银子,不过,各地的官员都必须按照大明律严格审案,若是哪个县的官员敢又玩敲诈勒索,循私舞弊那,不但以后没贷款了,本督还要追究该官员的责任。”

  “这没问题,我等一定秉公办案,只是这每月才一万银子,恐怕不够办公所需呀!”

  “是呀!太少了。”

  “起码每月也得三万两。”

  “我看是不够各位养小妾和花天酒地吧!”赵锐脸色一沉。

  众人尴尬不已,也了解赵锐的脾气,不敢再啰嗦,纷纷告辞离去。

  毕竟有总比一分没有要好,一万两银子,官大的每月还是能分到上百两的,官儿小的也能分到几十两。

  现在想要调离山西,要么就是任期到了,要么就是后台足够硬,否则那是休想。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52021/170216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