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乱清 > 第二二零章 吾之所欲,无他,唯中国之强大耳!

第二二零章 吾之所欲,无他,唯中国之强大耳!


  “不错!”关卓凡说道,“且孙可望再造的,不仅仅是一支兵,而是一个国!或者说,因为他再造了一个国,才能有这样的一支兵!”

  “张献忠死时,大西军其实已经陷入了绝境后有本朝的追兵,前有南明扼守长江天险,前不得,后不得,眼见就要全军覆没了!”

  “但张献忠一死,孙可望即联络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杀掉了皇后和宰相汪兆龄张献忠死后,此二人依旧高据诸将之上,不但颐指气使,更主张一切皆照先帝生前意旨行事,即:继续杀,杀,杀!”

  “障碍一去,孙可望等立即改弦更张,下令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区区九字,如有神效,大西军面貌一变,气势再起,一举攻克重庆天堑,打开了南下的通路。”

  “由川入黔之后,孙、李等果然秋毫无犯,所过民皆安堵,南明守军,固然无力与抗,本朝追入贵州之后,亦因地方荒芜,粮食接济不上,不能不班师回川,由此,大西余部便彻底摆脱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从容展布了。”

  “孙、李、刘、艾并没有偏安于贵州第一,贵州太贫瘠了,没有多少施展回旋的余地;第二,彼时,本朝已经控制了四川,贵州距四川,也太近了些孙可望将目光投向了云南。”

  “刚好,彼时的云南,发生了沙定洲之乱蒙自土司沙东洲叛乱,黔国公沐天波出逃,云南全境一片混乱,时机真正再好不过,于是,孙、李等挥军入滇,并冒称自己是沐天波妻子焦氏家族的兵马,此次入滇,是为沐国公复仇来着。”

  “这一招大有奇效,滇、黔两地人民,皆深信不疑,大西军所至,悉开城门降,全无梗阻,直到孙、李兵临昆明城下,当地官民才发现,焦家兵马的真实身份,居然是流贼!”

  “不过,已经晚了。”

  “孙可望由此被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推为主帅。”

  “经过一年的东征西讨,云南全境彻底平定,孙可望开始着手建国了。”

  “这个国,不是大西,而是大明。”

  “为聚拢人心,减少内耗,孙可望同沐天波以及云南当地官绅达成妥协,弃大西年号,用大明年号,共誓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不过,因为云南僻处西南一隅,中国大部分地方则一片混乱,弄不清楚彼时的正朔是哪个朝廷,因此,暂用干支纪年。”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决定,不然的话,云南的各派势力,不可能一心一意的聚拢在孙可望的麾下,这个……嗯,促大局,谋发展。”

  “咱们来看看,孙可望在云南,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整顿吏治。”

  “孙可望重廉吏,除贪酷,治吏的最重要的一招,就是不时差人易服色,暗访查,有廉者立加将擢,贪者立拿斩首,传示各府州县,如此雷厉风行,荡涤污秽,以致很快便全滇之官无一人敢要钱者。”

  “第二,开言路。”

  “立登闻鼓,凡政有不便于民,许地方头人赴诉,立即除之;有可以便民者,立即行之。”

  “又传令地方,不论士绅军民,有为地方起见,即一得之愚,亦许进言,立引见,不许拦阻,即妄诞之言亦不深究。”

  “第三,行履亩科租法。”

  “将部分州县和卫所的田地,分为营庄,派大西军偏裨管理,踏勘田地所出,与百姓平分,然后在官府所征的那一半中,拿出五分之一,拨给田主即田主所得,为收成总额的十分之一。”

  “算一算,这个收成的分配,大约是官四、民六。”

  狮子插一句,“分为营庄”其实就是变相的“土地国有化”啊!

  产权,名义上还是“田主”的,可是,处置权、收益权,已经被政府拿走了。

  “这个收成,官府征走一半,看似重赋,不过,这是一次过的,除此之外,耕者既不必向田主交租,也再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较之以前,所得不是少了,而是大大的增多了以前,田主、官府各种盘剥之后,耕者之所得,可能只剩下二、三成了!”

  “因此,耕者皆大为踊跃,当年的收成,就倍于往昔;次年,又是大熟;第三年,还是大有年可谓五更丰登了!”

  “官府、小农两利,倒霉的,自然就是田主了。”

  “不过,倒霉也有限虽然只能拿收成的十分之一,但因为蛋糕做大了,这个十分之一,虽还是比不得之前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可也差不了太多,至少,生活有着,饿不着肚子!”

  “因此,对于履亩科租,田主们只是腹诽,尚不至于铤而走险。”

  “第四,铸铜钱。”

  “铸铜钱三字,说起来、听上去,平平无奇,然而,对于云南,却是改天换地的一件大事!”

  “说来吊诡,云南产铜,中国铸钱用铜之半,出自云南,然而,云南自个儿,直到前明万历之时,仍以贝币交易!之后,虽经官府倡导,逐渐使用银、铜,但民间交易,贝币依旧畅行其道。”

  “孙可望令有司铸兴朝通宝,并以霹雳手段,大力推行,三令五申,严敕人民弃贝币、用铜钱,违其令者,劓之乃至刖之!直至罪死!”

  “不过短短一年,铜钱流通全滇而贝币绝迹!”

  “竹兄,这真正是一个奇迹!匪如此,哪里来的百业兴旺?云南又如何可以同中国其他省份,彼此交通,互惠有无?”

  “第五,整顿盐课。”

  “云南产铜之外,还产井盐,这亦是一大利薮,只是以前重视不够,管理不善,由得各盐井自生自灭,官府从中所得无几。”

  “孙可望将一切盐井收归官有,设总理云兴通省盐政税务总镇管盐课的官员的头衔,竟然是总兵!这是以军法部勒井盐之生产经营,可算是军管了!”

  “抽课的比例,仿佛履亩科租,官四、灶六。”

  “当年的盐课收入,就达十数万两白银明季银价本来就贵,云南产铜,更是铜贱银贵,十数万两白银,那真正是一笔钜数了!”

  “第六,整肃军纪。”

  “可望立法,如兵余小子有擅夺百姓一物者,立刻取斩;如该主不首,连坐;该管官失察,责八十棍。”

  “这绝不是说说而已!曾有刘文秀部小校于嬉闹之时,失手误伤民户二岁小儿致死,该管总兵判责该小校军棍四十,断烧埋银若干于民户。民户虽然悲痛,并无二话。可是,刘文秀知晓之后,大骂该总兵,传令将那个倒霉的小校,立即绑出辕门枭首,并将人头传送该民户。”

  “如是,凡发兵征剿,所过道路,鸡犬不惊,百姓卖酒肉者路旁不断时人有语,立法若是之严,故民得安息反富庶焉!”

  “第七,秣马厉兵,整军备战。”

  “平定全滇之后,兵源大幅增加,乃征发数万民夫,修建大校场,日夕操练士卒,日日小操,每逢三、六、九大操。”

  “军需给养方面,做的尤其出色。”

  “孙可望亲手拟定:凡兵丁日支米一大升,家口月支米一大斗,生下儿女未及一岁者,月给半分,至三岁者如家口。”

  “给马分三等:头号者,日支料三升;二号者,日支料二升;三号者,日支料一升。不时查验,瘦者责治有差。”

  “安杂造局四所,不论各行匠役,尽拘入局中打造,凡兵之弓箭、盔甲、交枪之类,有损坏者,送至局内,挂下营头、队伍、姓名,三日即易以新什物。”

  “每兵有家口者,每冬人给一袍子;无家口者,一袍之外,人给鞋袜各一双,大帽各一顶。”

  “如此养兵,真正叫士饱马腾了!”

  “第七,一入滇,孙可望便亲祭孔子,然后,开科取士;同时,并赈济寒生,每人谷一斗焉。”

  “没过多久,文教渐兴。”

  “此举,一方面为自己培养了人才,另一方面,那班田租收入减少的田主们,也觉得终有出头的一日,对于履亩科租,也就不为己甚,更加不会铤而走险了。”

  “第八,笼络土司。”

  “当地土司,只要效忠输诚,就可安于其位;土官虽然难御,奈何可望御之得法?可望治滇,非但再无沙定洲一类的叛乱,诸洞蛮还踊跃奋发,为官府输送了大量兵源。”

  “桂林之役、衡州之役,都有大量土兵参战,且作战骁勇,悍不畏死,其所驱战象,对于来自北方的八旗兵,不论人、马,都尤具威慑,李定国两蹶名王,也有这班土兵的一份功劳!”

  “这八管齐下,不到两年,全滇便面目一新,乙丑即顺治六年元宵之时,昆明大放花灯,四门唱戏,大酺三日,金吾不禁,百姓男女入城观玩者如赴市集然!明季以来,多年不见的太平盛世景象,居然在西南一隅之地出现了!”

  *

  *

  关卓凡指画口述,侃侃而谈,口吻虽然还是一个“议论”的口吻,但和之前的史可法、阎应元不同,关于孙可望的这一大段,赵景贤几乎没有插什么嘴,关卓凡似乎也没有请他插嘴的意思事实上,赵景贤就算想插嘴,也会有无从置喙之感。

  顺治初年清、明对峙、彼此攻伐的那一段历史,迄于今日,整体上来说,仍旧是模糊的、混乱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忌讳,大西余部进入云南之后,做了些什么,对之后的大局,发生了什么影响,实话实说,赵景贤并没有一个很明晰的概念,非但如此,辅政王提及的不少史实,他根本就不晓得

  譬如,“履亩科租”官民如何分成?管理盐课的官员是何头衔?孙可望如何练兵?如何养兵?何时小操?何时大操?兵丁日支米多少?家口月支米多少?儿女支米多少?马分几等?各支料多少?“杂造局”以旧易新的期限又是几日?

  等等,等等。

  赵景贤自问还算“渊博”,我既不晓得,晓得的人,也就不会太多了吧?

  辅政王呢?如数家珍!

  因此,可想而知

  对于大西余部入滇至出滇的这一段史实,辅政王自个儿,不晓得下了多大的功夫!

  而且,辅政王之着力,不止于史实,更是以史实为根基,条分缕析,高屋建瓴,终于言前人之未能言、言时人之不能言。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佩服”!

  哦,不对,是两个字。

  不过,赵景贤晓得,辅政王是一个从不做无益、无补之举的人,眼下这种时候,也未必有多少闲心同自己讨论学问,那么,他说这么一大篇儿,目的何在呢?

  当然不是为了给孙可望“平反”孙可望投降本朝,大节有亏,再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个“反”,也是不好“平”的。

  更何况,现在外敌当前,辅政王本人也好,朝廷也好,绝不可能去公开表彰一个屈身事敌的“贰臣”。

  辅政王自己也说了,“出于我口,入于你耳”莫说表彰了,就是辅政王的“明季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孙可望”之说,也不能够叫第三人知晓。

  但辅政王却说给了自己听。

  一念及此,赵景贤心中,既大为感动,又不由凛凛然的。

  他沉吟半响,终于说话了: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前,总觉得,这不过就是一句俗话、客气话”

  顿了顿,“今天聆受了王爷的训谕,始知日月经天、光华万丈!内审诸己,不过米粒之华、萤火之光罢了!”

  “竹兄,你这话……可有些过了!”

  “不!”赵景贤斩钉截铁的说道,“王爷,这是我的真心话!王爷之高屋建瓴、洞彻古今,当世虽大,却不能再有第二个人了!”

  “竹兄,”关卓凡一笑,“我的脸真要红了”

  “王爷,请让我说下去。”

  “好,好,你说,你说,我不打断你了。”

  “轩军有一首军歌,”赵景贤眼中,灼灼生辉,“叫做,我想,王爷的微言大义,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团结二字!”

  关卓凡目光微微一跳。

  “南明衮衮诸公,”赵景贤说道,“其愚者,固然不知团结为何物,以邻为壑,视友如仇,以致财力、人力,虽远迈本朝,却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这也罢了,还彼此攻伐!终于为本朝逐个击破!”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也好,邻也好,友也好,仇也好,一并灰飞烟灭了!”

  “愚者如是,其贤如孙可望者,在团结二字上,亦不能善始善终孙可望、李定国若不反目,孙善治国,李善用兵,那不是绝好的搭配吗?此二人若一心一德,明祚岂能不永?”

  关卓凡心想,此二人若一心一德,“明祚”一样是不永的李定国不大好说,孙可望怎么可能真心实意的“共扶明后”?那只是权宜之际;大局底定之后,他一定是要篡永历帝的位的,早一点、晚一点的事儿罢了!

  “退一万步,”赵景贤继续说道,“就算要清除异己、屠戮功臣,也要等到大功告成之后再说啊?哪儿有刚打了两个胜仗,湖南还没有走出去,就拿自己人开刀的道理呢?真正是王爷说的利令智昏了!”

  嗯,看来,赵竹生的心水,还是很清楚的嘛!

  “孙、李既然反目,南明不论有多少气力,就只能都花在内讧上了!”

  “而且,士气这样东西,可鼓而不可泄对阵旧日生死袍泽,哪儿来的士气?于是,明军再也没了出滇时的那股凌厉无前的锐气,不论孙部、李部,都不能再有实质性的作为,形势很快逆转,一败再败之后,终于,一个投降了本朝,一个郁郁而卒,大好局面,就此毁之一旦!”

  “对法宣战诏书里,有这样的几句话地无分海南漠北,人无分老幼男女、前线后方,戮力壹心;祭阎丽亨的时候,这几句话,王爷再次提及”

  “这说的,不就是团结二字吗?”

  “还有,王爷祭阎丽亨的雄文中,有周顽、殷义,一视同仁之说;又有既不论周、殷,又何分旗、汉?今时今日,其惟知华夏矣的警句”

  “这几句,真正是黄钟大吕!”

  “我想,究其竟,也是团结二字不计恩怨,不论族群,只要是中国人,就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关卓凡一拳一掌,轻轻互击,“知我者竹兄啊!”

  赵景贤神采飞扬,“我想,对阵外敌,固然要团结;建设国家,也是要团结的!匪如此,何来盛世?何来大同?”

  关卓凡大拇指一翘,“说的好!”

  顿了顿,“嗯,此其一;还有其二吗?”

  赵景贤点头,“有!”

  顿了顿,“听了王爷的训谕,我感慨很深天底下何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李定国之所以能够两蹶名王,端赖之前的几年,在孙可望领袖之下,筚路蓝缕,生聚教训,脱胎换骨,化蛹成蝶!”

  “譬如一座高楼,看似平地而起,其实哪儿来的什么空中楼阁?第一,地基要打的足够深,足够劳;第二那是一砖一瓦、一梁一柱盖起来的!少一根榫头都不成!”

  关卓凡再次拳、掌轻击,“说的好!”

  “孙、李再造乾坤,”赵景贤说道,“固然筚路蓝缕,万般艰难;阎丽亨守江阴,那也是一手一脚,做了无数的准备功夫的”

  顿了顿,“如史可法之流,平日里,只会以君子、正人、气节自喜,对吏治、军备,何曾有所着力,有所增益?所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之时,也只好一死报君王了!”

  “不错!”关卓凡拿指节在桌面上一敲,“而且,这个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阎丽亨之死,那叫做重于泰山,史可法之死我不忍说他轻于鸿毛,可是,就事论事,其于社稷人民,何曾有一丝一毫之补益?”

  “这……是!”

  “都说千古艰难惟一死,”关卓凡叹了口气,“可是”

  顿了顿,“我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竹兄你也是走过鬼门关的人,身历之,目睹之,哪一场仗下来,不是尸山血海?一死耳,到底有多难?关键是,要死的其所!要对国家、人民有益、有用!”

  “如史可法者,以为只要一死,便万事大吉,便成了千古完人了他去扬州,是奔着守城去的吗?他根本就是奔着死去的!史可法是有死志、无战意!他真正关心的,是成全自己的令名,至于扬州到守的住、守不住”

  打住,摇了摇头,“扬州怎么摊上了这样的一位守将?唉!”

  如是,史可法身上最值得称道的“气节”,也变得轻飘飘的了!

  赵景贤怅然半响,说道:“如此说来,史可法所余者,也就是清廉爱民了!”

  “清廉不假,”关卓凡淡淡的说道,“可是,爱民?将自己的身后之名摆在城守得失之上的人,能真正爱民?”

  “呃……”

  “竹兄,”关卓凡说道,“我给你举个例子,扬州城西门,城内地势较低,城外地势较高,那一带,由外达内,树木葱茏,照理,这些树木都该伐掉,不然的话,敌人既居高临下,又有枝干回护,对于城防,是非常不利的。”

  顿了顿,“诸将屡次进言,要求砍伐树木,史可法都不同意嗯,你晓的原因是什么吗?”

  “这……请王爷指教。”

  “城外高地,是兴化李宦祖茔,史可法以李氏荫木,不忍伐也权贵缙绅坟头的几株树木,比阖城百姓的性命还要紧要些,你说,他爱的,到底是什么?是民吗?”

  赵景贤心头震动,无言以对。

  船舱之中,一时之间,异常安静。

  舱外波涛起伏,清晰可闻。

  过了半响,关卓凡微微一笑,“好了,竹兄,话已经说的太多了午饭还没吃呢!嗯,镇海是不是也快到了?”

  顿了顿,“就这样吧!南明往事,你我共鉴、共勉吧!”

  “是!”

  出门之前,赵景贤突然转过身来,跪了下去。

  关卓凡大出意外,“竹兄,这是做什么?起来!”

  赵景贤一字一顿,“中国得有王爷,中国之大幸!景贤得追随王爷,景贤之大幸!”

  说罢,伏身稽首。

  关卓凡眼中波光一闪,“竹兄,言重了!”

  顿了顿,“吾之所欲,唯中国之强大耳舍此,无他矣!”

  *...


  (https://www.xdingdian.net/ddk2211/277902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