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三国之定疆 > 116 秦弩成

116 秦弩成


  黄承彦笑了笑,说道“少将军与讨逆将军皆起于江东,江东子弟向来以项王为傲。项王有万夫不当之勇,老夫听闻少将军近卫营以霸王为号,故将此刀命为‘百战’,是希望将军继霸王之勇,立不世之功。”

  孙策听完黄承彦的解释,看着这百战刀喜不自胜,周瑜却从中听出了意思不一样的味道。

  这些襄阳人是要搞事情啊,说是希望孙家父子立不世之功,但说穿了不还是期望孙家能至少割据一方,如果能像项羽那样横扫六合,称霸天下就更好了。果然,相比与以前的刘表,他们更看重孙家身上的战争潜力,觉得比刘表更具有投资的价值,而这百战刀,就是其中的缩影。这样更好,有了襄阳世家的支持,程普在大军南下后就不至于独木难支。

  “少将军,这些百战刀是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约有三百把。少将军若是觉得满意,我让工匠们继续加班加点的生产。”一名工头说道。

  “刀不错。”孙策点了点头,让邓当将这些战刀送到大营中,分给诸将,孙坚一百把,孙策周瑜分了五十把,韩当程普等校尉共分了余下的一百五十把。武器是仅次于箭矢的消耗品,每次大战过后都会有损耗,只是这一批着实太少,备用的只能等下一批了。

  黄承彦看着孙策将诸事安排完毕,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前些日子见孙策时他尙显得有些稚嫩,这次一见,却稳重了许多,隐隐有了大将之风。黄承彦不得不感叹,这孙家天生都是名将的种子,孙坚如此,孙策也如此。对比刘表,孙家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上许多。

  “少将军,秦弩我已制成了一架,请少将军过目。”

  听到黄承彦如此说,不仅孙策,就连周瑜也是喜上眉梢。这黄承彦不愧是墨家子弟,这能力杠杠的,这么快就将当年秦军用来威慑天下的秦弩给制作了出来。

  黄承彦将两人引到一处别院,将刚刚制做出来的秦弩让孙策和周瑜两人过目。

  孙策端起秦弩仔细查看,但刚一入手,孙策的手臂便微微一沉,孙策咋舌道“这弩的重量不轻啊。”

  “确实不轻。”黄承彦略有些得意。“当年秦国所制秦弩,无论是弩体,还是弩机,望山,全部是由青铜所制,现在的冶铁技术比当时要好上许多,所以我将铜制改成了铁制,稳定性比之以往要强上许多,一弩射出弩体的震动微乎其微。只不过这重量要比青铜所制的弩要重上许多。”

  周瑜细细的看着一番这架经过黄承彦改造的秦弩,发觉其连接的金属已经全部由之前的铜件更换为了铁件,入手处显然是更加的坚硬。再拿起一支弩矢细瞧,发觉其也成了黝黑并且发着暗光的铁器。

  “这弩矢的形状与以往我所见的弩矢形状有些不一样啊?”周瑜细心,一眼便发现了其中的不同。大汉军中通常所用的弩矢通常都带有倒刺和血槽,倒刺使弩矢射入人体内不易拔出,血槽则便于放血。周瑜手中的这根弩矢箭头则完全不一样,没有倒刺和血槽,是一个普通的三棱形,棱面平滑如镜,闪烁着慑人的杀气。

  “周郎不愧是周郎,慧眼如炬。”黄承彦赞道,将原因细细的向周瑜和孙策解释了一遍。

  原来秦军的弩矢全是这种三棱形箭头,其目的不是为了放血,而是为了造成更大的穿透伤害。这种箭头在百步之内可以射穿重甲,一百五十步之内虽然力度有所减弱,但射穿轻甲还是绰绰有余。

  箭杆长约一尺半,也是铁制,这样弩矢在射出时箭杆和尾翼不会有太多的震动,劲道不易散失,射出的弩矢在击中敌人时更容易造成伤害。

  “待本将试上一试!”

  孙策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命人在一百步处挂了一幅重甲,一百五十步处挂了一幅轻甲,在二百步处立了一个厚约三寸的木板,准备试试这改造秦弩的威力。

  右手持弩,用带着刻度的望山瞄准百步外的重甲,孙策轻轻扣动了扳机。只听“嗤”的一声轻响,孙策持弩的右手微微一颤,一支弩矢便破空而去,眨眼之间,便狠狠地射在立在百步之外的重甲上,三棱的箭头借着力道,如同撕纸一般,轻而易举的破开了精铁制成的盔甲,钉在了挂着重甲的木桩上面。

  望着被三棱弩矢破开的创口,周瑜和孙策毫不怀疑这把弩的威力,想到自己被这样的利器射中的场景,两人齐齐打了个冷战,互相望了一眼,眼神中即惊且喜。

  惊的是,如此利器,若落在其他诸侯手中,对于孙家恐怕是一场祸事。喜的是,有如此利器,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甚至是以后对阵北方的骑兵,都平添三分胜算。

  “黄君,此弩能否仿制?”周瑜问出了两人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周郎是怕此法流传?”黄承彦笑眯眯的问道。

  周瑜点了点头。

  “周郎放心,此弩核心在于弩机和弓弦,他们就是拆了一架来,照葫芦画瓢的仿制,没有配方,造出来的东西也只有原品不到一半的威力,还不如使用现在通用的汉弩呢。”

  “黄君如此说。”周瑜松了一口气。“瑜便放心了。”

  “此弩的产量如何?”孙策问道,若是产量太低,此弩就是威力再大,不能普及开来,又有何用。

  黄承彦叹了一口气,将这种新制秦弩唯一的缺点说了出来,就是产量太低。这种秦弩需要熟练的铁匠,这样制出来的配件才算标准,无论是蔡家还是孙坚军中,达到黄承彦要求的铁匠寥寥可数,加起来不出十指之数,现在一天顶多能造出来三把。

  “可惜南阳郡不在孙将军手中,南阳的冶铁天下闻名,大匠更是仅次于宫中。若是南阳在手,一天数十把也不在话下。”

  对于黄承彦这个话题,周瑜和孙策明智的没有接口。南阳虽好,却是袁术的老巢。孙坚虽已脱离袁术,但以前毕竟是袁术的手下。现在还指望着袁术作为孙坚北面的屏障,替孙坚分担来自曹操和袁绍的压力呢,怎么可能会去攻打南阳。

  好歹黄承彦只是随口一提,不过这也给周瑜了一个思路。东汉的冶铁中心不只是南阳,只不过南阳的铁官最出名罢了。

  “黄君,耒阳铁官如何?”

  黄承彦看了周瑜一眼,撇了撇嘴,勉强说道“凑合吧。”

  南阳不可取,退而求其次,离襄阳最近的,最有可能拿下的,也就只有耒阳铁官了。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07270/15139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