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红楼之珠明玉润 > 24.二十四回 润丰

24.二十四回 润丰


  次日,黛玉盘坐在炕里边,跟银杏对坐打络子,听到竹帘响动,抬眼一瞧,是李裕明亲自打帘进来,,忙下炕招呼雪雁倒茶,道:“王爷也不着人通报一声。”

  李裕明穿着仓青色道袍,腰间束一条豆绿长穗宫绦,一看黛玉穿着家常衣服,头上散散挽着纂儿,只簪了一支和田青玉扁簪,鬓边戴淡黄栀子花,便笑道:“谁给王妃娘娘梳的头?园子里那么些鲜艳的花儿不戴?偏偏挑了这朵。”

  栀子性喜暖湿,好阳光却又经受不住强光,适宜江南一带栽培。原来太妃有段时间心烦难眠,上火牙痛,葛御医开了栀子豉汤,太妃无意中提起小时候屋前种了一排栀子花,恰好张舅妈在边上听见了,暗暗记在心里,月余遣人送来两盆栀子,言道是苏州商船来京顺路带过来的两年生栀子,先在盆里养上一月,下月即可以扦插。

  一个怯生生约十四五的小丫头子,慌得立马跪地回道:“回王爷,是奴婢。奴婢早起去园子里跑步,见路旁这花儿开得好,就掐了献给娘娘。奴婢不知道这花是不能摘的,请王爷责罚。”

  李裕明赶紧让天冬扶起此人。

  看向黛玉,问道:“这是怎么说的,动不动就下跪了,我不过是玩笑着问一句。”

  黛玉笑道:“这小丫头,以前在乐熙堂看屋子,我因见小七的发式梳的好,问了几句,小七说是她妹子梳的,极力推荐给了我,这不前儿才调进来。”

  说着让坐。

  银杏早已行礼避开,李裕明就隔着炕桌坐了黛玉对面。

  一时雪雁倒上好茶,雨鹮端来几碟蜜饯干果,笑道:“咱们府里,待人一向宽厚,只是乐熙堂有个老嬷嬷性子乖张,时常打骂下人,王妃早上禀明太妃,太妃已辞了她,小九一时还没调理过来,奴婢这就带下好好教育。”说完拉着小九下去了。

  李裕明捏起一粒话梅,捻来捻去,只是不吃,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雪雁等人各指一事出去了。

  李裕明才道:“我记得你在荣国府住那几年,跟忠顺王妃日日相见,走得极近,昨儿怎么也早早回来了?不多吃几杯酒,祝贺她一番?”

  林黛玉冷笑道:“儿时只觉得这位宝姐姐随分从时,没想到几年不见,果然见识心气都大了。”

  李裕明道:“那天我没在跟前,不知都发生了什么,但听如烟说,她俩是一直在一起的,怎么跟忠顺王府牵扯上的?还招的我那三哥明媒正娶的聘了王妃。”

  虽然时间紧,只有三个月,但纳采问名等礼节还是全了的。

  林黛玉听到这,朝外叫银翘,等她进来道:“你把牡丹会那天听到的给王爷讲一遍。”

  银翘纳罕王爷竟对这种八卦感兴趣,还是如实道:“那天奴婢专管陪侍跟着姑娘们来的丫头嬷嬷们,不知谁赞了一句‘薛家大姑娘好个模样’,就听薛姑娘,不,现在是忠顺王妃的丫头唤作莺儿的说起他家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模样还是其次的,忠顺王府跟来的几个嬷嬷忙打听好处在哪里,莺儿跟他们凑在一块小声谈话,奴婢出来换新茶,就没有听到后面的。”

  李裕明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忠顺王年届五十,王妃去世十几年,一直未再娶。淑太妃因他小时候掉进池塘险些没命,右腿也有瑕疵,并不敢狠管了他。纵的三王爷近年越发恣意高乐,这几年痴迷听戏捧戏子,府里养着一个大戏班,府外还不知暗里养着几个。万万没想到竟愿意改邪,娶了宝钗。

  淑太妃明知林薛两家早已商议妥当,相看不过是为说亲找个由头,宁愿得罪庄太妃,也要抢了这个儿媳妇。难道是打算让知书达理、行为豁达、端庄娴雅的薛姑娘好好管教他儿子?她这个亲娘都管不了,竟还押宝到一个商家女身上?薛姑娘果然凭借好东风,登上青云路。只是可怜林姑娘,被利用个彻底。

  李裕明试着宽慰了几句:“合该林扬家带旺,若是这样的人嫁给林扬,那林扬后面大概没有好日子过了,现配了忠顺王,三哥这人你也了解一二,本事没有,惹事一流,但护着薛蟠那个大傻,还是绰绰有余的。”

  黛玉道:“我是真没想到,薛家行事这么没有章法,他们先找上叔叔家,先提议结亲,现在有了更高的枝头,转身就攀扯上了不说,把‘低枝’也太不当回事了。”

  李裕明笑道:“这事也不是一点好儿都没,最大的好处就是我的林侍读昨儿个向我辞职了。”

  黛玉问道:“这算什么好儿?”

  李裕明道:“自从得知薛家跟忠顺王府结亲,姨丈气得病了一场,扬哥儿侍疾左右,奉汤奉药的,姨丈痊愈后他也没再来府里,昨儿个下午亲自来递辞呈,说要去国子监苦读几年,考个状元榜眼的,给姨妈争口气。”

  李裕明口里的“姨妈”即林张氏张檬,虽然她是堂姨妈,奚张氏张柳才是他亲姨妈,但他称呼“姨妈”二字是专指张檬,唤张柳一直是“奚姨妈”三字。林黛玉发现了这小小的细节,不禁抿嘴一笑。

  她笑了一下,又收回,道:“大哥发奋十几年,去年才考了二十多名,他现今才努力,还想考状元,我看他读书是假,去国子监躲几个月是真。”

  李裕明笑道:“管他是真是假,现成的我侍读是跑了,来你这是想来问你,有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荐一二。学问好不好倒是其次,主要是想找个知根知底的人陪着打发时光。”

  黛玉听了忙道:“我平日里又不跟外男接触,人不都认得几个,哪里知道谁合适谁不合适的,王爷既是想找个贴心人,何不让二舅爷顶了这个缺,我记得.....”

  还待再说,李裕明故意皱眉道:“王爷来王爷去的,跟我现在还这么外道!”

  黛玉低头,过了半晌才轻轻道:“润丰,想必你也知道,二哥在国子监待不了太长时间必会受不了苦回来,何必巴巴的找别人呢!”

  李裕明听得“润丰”二字轻灵婉转,忽得心里酥了一下,忙正色道:“说得极是。那就让二舅爷先顶着这个缺,等扬哥儿受不了国子监清苦再说。”

  “黛玉”二字在李裕明口里几个来回,终是出不了口,最后匆匆说了句:“暑气渐盛,你多注意身体,别中暑了。”飞也似地逃出去了。

  林黛玉不明所以:说得好好的怎么走了?也不再想他,继续打手里的桃红色一炷香络子。

  雪雁端了两碗燕窝粥进来,没看到王爷,还问:“王爷刚不是还在这跟王妃谈天,亏我还多熬了一碗粥!”

  黛玉道:“王爷只说了几句话,早走了,那一碗你们几个分着喝了吧。”

  黛玉昨天从忠顺王府回来,就感到有些疲乏,晚间又犯了嗽疾,李裕明听说了,想起燕窝来,忙叫人出门买了几两,吩咐雪雁以后每天早晨用一两燕窝熬粥吃。

  雪雁见王爷一早来潇湘院,以为要在这里吃饭,因此特意放了二两燕窝。

  因着林扬去了国子监,李裕明以“暑热心烦,身体不适”为由,请了“三伏假”,称要过了伏天才上课。伍教授余教授乐得清闲,已打算结伴去张家口避暑了。

  李裕明又吩咐膳房,这两月王爷和王妃都在各自院里吃饭,大热的天,省得来回跑动。

  因此今早除了问黛玉宝钗在花会可有什么出格之举外,一整天都无所事事。他先去长春斋,省过太妃,就往园里走,也不让人跟,天冬只得道:“奴婢就在大门口那呆着,王爷临时有什么吩咐,也好听候差遣。”

  于是李裕明一人进了园,通过夹道上桥,下桥后直进入乐嘉堂,穿过隐品轩穿山耳房,继续直行,就到了静山脚下,上静山只能从两旁顺着爬山廊上去。及至到了凸翠山庄,静悄悄毫无声息,李裕明走到边上耳房,窗户里望去,两个小丫头竟然一大早就躺着躲懒睡觉。

  李裕明轻手轻脚地回到堂屋,坐了一会儿,实在无聊,正要下去,只见天冬一溜小跑,气喘吁吁地进来,回禀道:“奚姨妈来了,太妃娘娘让王爷去长春斋。”

  李裕明奇怪道:“奚姨妈来了自有太妃和嬷嬷们相陪,叫我过去干什么?”

  天冬道:“奚姨妈带了奚素姑娘,不定有什么事情要商议吧。小的也不太清楚。”

  李裕明撞了他一下,笑道:“这府里还有你不知道的事?别在这放屁了,赶紧给爷分说明白!”

  天冬闻言,只得苦着脸道:“王爷别折煞小的了,不过奴婢在来凸翠山庄的路上,听别人说了一耳朵,好像是奚姨妈想让奚素姑娘也在府里住着,接受下太妃娘娘的教导什么的。”

  李裕明听了,心中一动:他在古代是到了可以当爹的年纪了,只是他自己心里觉得十六岁还是小毛孩子,生理心理都是,林黛玉的身子又一直没到适合生养的程度,太妃看架势,也不会催。因此一直没提圆房的话头。这奚姨妈不会是听了谁的怂恿,打算卖侄女了吧?奚素可是奚光青亲哥哥的女儿,就这么迫不及待送做妾?奚素的父母虽离世已久,难道她祖母也同意?

  这样想着,还是随天冬下山,山脚早停了一乘竹椅小轿。

  李裕明不禁看向天冬:有这么急?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00835/168517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