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三国创业日记 > 第三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

第三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


  面对满目疮痍的辽东,周义是百愁莫展。

  以前网上看小说的时候,别人治理一个地方都挺简单,搞经济,促建设,大力发展人口。但是真的周义放到这个位置上,才知道时代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辽东现在的问题,是缺粮。而粮草这东西没法一下子造出来,朝廷支援就不用想了,朝廷一时也没有那么多钱粮运支援辽东,就是有,向辽东运输也是个大问题。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运输的成本就是个大问题,成本奇高。

  如果走陆路运输,一万石的粮食,到辽东最多只能剩下十分之一,而且时间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路上还有风险,盗匪四起,说不了没到到辽东就被那个就被强盗抢去了。

  如果从青州支援,走水路运输,倒是可行,但是青州现在经过黄巾之乱也没有回复过来,现在也无粮。

  眼看着冬天,越来越近,周义心中也暗自焦急。

  从公文数据上来看,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不知会有多少人挨不过这个冬天。这种糟心的局面周义绝对不允许在自己的治下发生。

  太守府是待不住了,还不如出去走走,看看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中平四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寒风刺骨。

  刚出太守府的周义不由得紧了紧领口,接过下人拿来的披风,吩咐叫上刘备。

  虽然刘备等人前天刚来,但周义也没给他们准备休息时间,一大堆事等着那。昨天就各司其职,刘备更是早早的来刺史府报道了。对于周义的安排,刘备倒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并且积极的处理公务。不懂的就虚心向手下的人请教,一点架子都没有,几个文书倒是对刘备评价都不错。

  “府君,你找我。”不一会,刘备一路小跑着过来,对周义倒是很尊敬。

  “玄德,你和我出去走走,看看这襄平的风貌。自从来到辽东,还没有好好的看过这襄平城。”周义招呼刘备一同上街,又命下人拿来一件披风。

  “我看玄德衣着单薄,还是加件衣服的好。”

  襄平就是辽东太守的所在地。

  襄平是辽东最富庶的地区,可是周义看到的情况却连陈留都不如。房子的轮廓都在,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气,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行人稀疏。

  墙角,街边倒是有不少流民讨饭,衣不蔽体,赤脚无者比比皆是。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可是街上本来没有多少行人,又能乞讨到什么。

  看到周义等人过来,街上有不少人都想过来乞讨,但是又犹豫不定。实在是周义等人在这群人中太显眼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贵,说不好还是个当官的。这个时候民众对官府有一种本能的畏惧。

  这倒是周义的失误,出来的时候没想那么多,还有两个亲卫穿着盔甲,带着刀剑。本来为周义的安全着想,倒是拉开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哥哥,哥哥,能给点吃的吗?小小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转过街角,有一个小女孩跑到周义面前。大冷的冬天,只穿着一件单衣,光着两只小脚,冻得通红,肿胀。如果天再冷一些,非冻裂开不行。

  “哥哥也没有吃的,我给你些钱好不好。”看着小女孩黝黑而又冻得通红的脸,以及可怜巴巴的眼神。周义鼻子一酸,差点眼泪流出来。说着周义拿出一锭银子,要给小女孩。

  刘备伸手拉了拉周义衣袖,对周义摇了摇头,看了看街边。

  周义一愣,随即明白了。给钱给的太多了,小女孩并没有保护自己财产的能力,没看到街边目光不善的流民吗。给出的钱财,说不了会害了小女孩的性命。

  “你爸爸,妈妈那?”周义蹲下来向小女孩问道。

  “爸爸被乱军杀死了,我和妈妈逃到这里,前几天妈妈也病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小女孩边哭边说。这世道,人命如草芥,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真是触目惊心。

  “你跟哥哥,回家好不好,以后天天有饭吃。”周义决定收留这个小女孩,把这个小女孩扔在这里实在于心不忍。碰到就是缘分,能解决一个是一个吧。

  “真的吗哥哥。”小女孩不敢相信,又满心欢喜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周义只有报以诚挚的微笑。

  从此以后太守府就多了一个叫做周晓晓的女孩,给全是大老爷们太守府带来许多生气。

  遇到这种事请,周义等人也没有心情在逛下去了。

  “玄德,还是你想的周到,要不是你拦着,我可能就会白白的害了一条性命。”周义还是很感激刘备的,刘备在某些方面还是挺细心的。

  “府君客气了,即使备不说,府君也会想到的。”刘备就是刘备,说话都听着这么顺耳。

  “各县的公文,你看了没有,各地情况不容乐观。因为战乱,各地乞讨的人数变多,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有向襄平集中的趋势。”周义前些天忧虑的就是这些事情。

  “不错,各县负担不起这么多的难民,而襄平是辽东最富庶的地区,灾民一定会向襄平转移。往年如果有灾情,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不过以往灾民人少,襄平倒是可以负担,只是今年人数太多了,远远超出襄平的承受能力。”没想到刘备对政务还蛮精通的。

  “是啊,看到公文都是冷冰冰的数字,没有今天看到的情景触目惊心。我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遇到这种问题,还的动员群众,才能解决问题。

  只有大家一起想出来的办法,才会得到大家的全力执行。心理学上讲,由于人的自恋情结,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人们也会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一个想法是自己提出来的,人们会维护这个想法,如果一个动作自己亲自做过,人们会更喜欢这个动作。

  这就是领导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君不见,后世流传一句名言:“元芳,你怎么看?”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真的征求元芳的看法,而是要提高元芳的执行力。

  “府君想要开仓放粮,这是百姓的福音。不知府库可有足够的粮草?”

  “不瞒玄德,官府已经没有粮草。”

  “朝廷可有支援?”

  “朝中亦无支援,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刘备听完周义的话,沉吟一会,才说道:

  “官府无粮,不代表辽东无粮。辽东是农耕平原,并不缺粮,只是这些粮食都集中在在高门士族手里,而辽东最大的世家大族就是公孙家族,只要以公孙家族为首的世家大族可以开仓放粮,灾民的问题必然可以解决。那么,府君是准备借粮了。”

  “正有此意。”

  “只怕辽东的世家未必愿意把粮食借给官府。”刘备有些担心。

  “不比公孙瓒在辽西一呼百应,我们在辽东并无根基。不过总的试一试,民以食为天,如我们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流民暴动,世家也会跟着倒霉。” 周义回答道。

  虽然辽东的公孙家和公孙瓒同姓,但是不是一个家族。辽东公孙家的家主是公孙度,也是一个枭雄。后来与公孙瓒一个占据辽东,一个占据辽西,割据东北。而此时公孙度还赋闲在家。

  辽西的情况和辽东类似,但是公孙瓒的家族是大家士族,倒是可以出粮来缓解辽西困局。辽东周义在此地没有根基,想要号召大家出粮,倒是要费一番力气。说不了还的和辽东这些贵族掰掰手腕。

  周义辽东太守的名帖递给辽东的世家,根本就没有人回应。派刘备去拜访,也只有一个老管家,笑脸相迎,好酒好菜好招待。推脱家主不在家中,自己做不了主,一切等老爷回来定夺。

  周义一想我也别去了,去也是一样的结果。看来辽东这帮人,不把周义这太守当回事。大家都躲着周义,都知道周义刚上任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准备见死不救,坐等周义滚蛋。

  高门士族不肯借粮,但是赈济灾民的事情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灾民涌进襄平。

  这些人可都是要吃饭的。周义只好想别的办法。与众人合计之后,决定兵分多路。

  第二天,刘备就在襄平城里设了十二个施粥的大棚,赈济灾民。

  同时贴出告示,说青州的粮食已经运到,让大家不要慌。朝廷不会忘记咱们的,我们一定能够共度难关……

  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朴实无比,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心满意足了。没看到,每个粥鹏前面都有人自动的维持秩序,每一个拿到粥的百姓都会自动的说一句“多谢大老爷”。

  即使领到粥的百姓,也是老年人和小孩先吃,年轻人留到后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多么淳朴的民风,这是多么善良的子民。

  可是大多数时候,百姓连吃饭这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满足不了。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当政者忘记了前民的话,开始与民争食,那还不是捅了天大的窟窿。

  刘备回到太守府,见到周义,脸上轻松的表情消失不见。

  “府君,你说典将军他们可以成功吗?”刘备小心的问道。

  “玄德放心,不是可以成功,是一定成功。”作为主帅一定向下属呈现智珠在握的态势,虽然周义心中也直打鼓。

  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我这空城计可念不了多久。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82617/928258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