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电影万岁 > 第282章 一场骂战!

第282章 一场骂战!


  第282章一场骂战!

  中国的报纸,尤其是上海的报纸,《申报》讲究的是下里巴人,对象是大众,活泼轻松可读xìng强,《时事新报》主要的对象是所谓的精英知识分子,而《大公报》,向来以公正权威著称,被誉为中国报纸的良心。

  对于这三部电影的态度,《大公报》的意见,绝对会主导主流舆论。

  这一期的《大公报》的头版,同样是一副漫画,但是内容却看起来和三部电影没多大的关系。

  漫画上,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大人,脸上带着厚厚的一打面具,一个小孩手里面拿着长枪,正在奋力地挑掉那面具。

  下面搭配了一篇长文,标题是《要用真实之历史观看待问题!》署名:罗家伦。

  罗家伦,这个人我是晓得的,很牛的一个人。历史上,他参与新文化运动,深得蔡元培、胡适等人的赏识,“五四运动”这个词语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当过清华大学的校长,才名闻天下。

  不过算一算,他应该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家伙吧,而且这时候应该在国外留学呢,什么时候跑到上海来了?

  《大公报》上面能发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罗家伦虽然在中国的知识界还算有名,但是毕竟年轻,《大公报》竟然把他放在了头版,显然是有着用意的。

  罗家伦的这篇文章,通篇没有谈论三部电影一个字,而是在叙述他的所谓的“真实之历史观”。

  “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实在是因为它的真实记录。司马迁便是最好的代表。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学的最为优良的传统,也是知识分子的最为宝贵的精神柱石。真实之历史观,就是能够在喧杂的噪音中时刻保持清醒,用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观察,尽量还原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

  “历史,是人的历史,确切地说,是强权的历史。这一点,古今中外,皆如此。胜者称王败者寇,胜利的一方,或者说占据主流地位的一方,绝对会攻击、抹煞甚至歪曲失败的一方,极近能事,这,也是常识。”

  “作为后来人,如何看待先前的历史,尤其是距离自己极为贴近的历史?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站在一个大的历史观,站在国家民族甚至是世界的角度,真实地对历史作出评价,此之谓真实之历史观!也是伟大之历史观!”

  “任何被弯曲抹煞的历史,任何被弯曲抹煞之人物,短时间内可能淹没于流毒之中,但时间是最好的武器,历史被人为地戴上假面具,而时间,则如同一个真挚的孩童,手持公正的长矛,总会消灭这些假面,还一个公道!”

  罗家伦虽然没有论及这三部电影,但是这篇谈论历史观的文章,能够被《大公报》放在头版,显然代表了大公报的态度。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面就立刻安稳了。

  果然,后面的文章都没有出乎我的意料。

  罗家伦是蔡元培的得意门生,门生如此,当老师的自然也是如此,蔡元培的文章,很短,只有几百字,却是态度鲜明。

  “我虚活了几十载,也勉强算一个革命者,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满怀热情地为国家革命,立志推翻满清,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满清的**无能,众人皆知,但是平心而论,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如此,比如李鸿章。”

  “李鸿章此人,晚年自嘲自己是个糊裱匠,对于满清这个大屋子,只能拿着刷子糊裱一番,苦苦支撑而已,他是知道这个王朝的命运的,而他的一生,说是为满清,其实,多少也是为了这中国。没有李鸿章,中国将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至于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不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会比现在差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鸿章无疑是一个英雄,起码,是一个伟人。”

  “人都有过错,概莫能外。李鸿章的过错不少,如果硬要评价功过的话,我觉得三七开最合适,功大于过。这边是我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如果李鸿章活着,我想他会把蒋慕白看成的知音,不单单是因为蒋慕白还他一个公道,更重要的是,蒋慕白知道他内心的苦闷,了解他那波澜壮阔却无法对任何人说的复杂内心。”

  蔡元培的文章之后,也有不少人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很好玩。

  题目是《悲剧的大将》。这题目,让我摸不着头脑,不过显然是先生一贯的作风。

  “中国人的打仗,是门艺术。成千上万的人捏着刀枪捉对厮杀,胜利的便是王,失败的便是丧家犬,而斗争的关键,大抵就是擒贼擒王。在战场上,寻找大人物,看得准了,便一窝蜂上去砍刀,余下的作鸟兽散,接着鸣金收兵,面南称君。”

  “这艺术,也是可以推广的,在文学里在政治里,亦是如此。晚清末年,大喊一声革命了!也便捏着刀枪站起来,要革命,就先要有思想上的交锋,所谓师出有名,四下看了一下,寻那大将,便立刻锁定了目标:慈禧、皇帝、李鸿章。接着便是一窝蜂上去,砍刀了,踏一脚,再数个大石碑,写上卖国贼,拍手而笑。”

  “这大将,也便悲剧了。”

  “蒋慕白是个掘墓者,不但推翻了那石碑,而且将里面的大将推到阳光下画像,他本来是什么面目,就画什么样子。这,又变成了大将的幸福。这样的掘墓者,中国少之又少,多的,是手持大刀的无常,自认为天王老子,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凡是政见不合的,不论身份,不论对错,一律屠杀,这,又是中国的悲哀!”

  鲁迅先生拿例子竖观点,是出了名的,但这个例子,觉得实在是好。

  《大公报》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基本上趋于一致:真实,可信,还历史一个公道。

  在这个前提之下,接下来的众多电影人则是站在电影艺术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而郑正秋的观点,基本上算是代表了这些人的一致看法。

  在名为《我对历史人物电影的几点看法》的文章中,郑正秋不仅对《李鸿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是系统地评价了《秋瑾》《革命军》以及之前的《岳飞天祥》。

  “1923年,是中国电影的巨片之年,也是中国历史人物电影的标志xìng一年,这一年,肯定会影历史之中。历史人物为主题的电影,以前不是没有拍过,但是今年的一批此类题材的电影,则完全破除了以往的种种陋习,竖立了一系列的典范,而其中最大的贡献者,便是蒋慕白。”

  “其实在蒋慕白的所有电影中,我们都已经能够感受到他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天赋,他电影里面的人物,是血肉丰满的,是感人的,是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最大的原因,便是真实,是情节的真实,是情感的真实。”

  “《李鸿章》蒋慕白只是编剧,不是导演,因此并不能代表他的最高水平,但是起码能够反映他的普遍手法。在真实的原则之下,通过系列的故事和虚构细节的交织,切入观众内心,感人肺腑,这是他的基本原则。从这个标准出发,《李鸿章》是极为成功的,可以作为中国历史人物电影的标本。而《秋瑾》在这方面同样做得不俗,不过不足之处在于洪深对于人物的刻画有些呆板了,他的手法还没有那么纯属,尤其在细节上没有蒋慕白那样的功力,而电影打八十分和打一百分之间,最关键的东西,便是细节。”

  “反观《革命军》,我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周剑云做到的,只是情节的真实,他对历史的考究太过详细,以至于完全就是照搬上去,他知道要真实,却因为这真实,却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情感的真实,所以电影并不感人,让人觉得空洞。“

  “周瘦鹃的《岳飞》则是完全相反,周剑云善于情节真实,也就是历史的真实,而周瘦鹃则擅长情感的真实,《岳飞》这部电影,对于岳飞的塑造,是有情感的,但是因为太过注重个人的小情绪,导致整部电影极为不和谐,个人和历史脱节,岳飞变成了一个唠唠叨叨的谈情说爱的人。”

  “至于但杜宇的《文天祥》,坚固了这两点,却在细节上少了功夫,两方面看起来都不错,却看起来如同一个没有完工的毛坯瓷器,少了光泽,少了美。”

  “唯一能够两者兼顾,并且能够完美地给毛坯上釉,让其成为一件精美瓷器的,便是蒋慕白了。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过人之处。我觉得,我们电影界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去讨论李鸿章到底是卖国贼还是英雄,而是要从这些电影中,吸取足够的营养,乃壮大我们自己,来使得中国的电影越来越成熟。”

  不愧是中国电影的泰斗级人物,郑正秋的文章,言恳意切,从中国电影发展的角度说问题,用心良苦。

  “你个臭小子,这次走运,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看完了这些报纸,我长出了一口气,对着卜万苍笑了笑。

  “师父,这事儿我之前就晓得了。”卜万苍得意洋洋,然后忽然脸sè又沉凝了下来:“对了,有件事情我得告诉你。”

  “什么事情?”

  “刚刚来的路上,我看见黎民伟领着邵氏四兄弟跑到国光电影公司那边去了。”

  “啥!?”卜万苍的这个消息,让我目瞪口呆。

  这里面,有问题!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7646/932742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