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农民天王 > 第121章 丢祖宗的脸

第121章 丢祖宗的脸


  杨元和李良材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聊天。

  自从合作社的牌子挂在旁边后,会议室重新置办了些家具。

  原来课桌拼成的简陋会议桌,换成一个崭新的正规会议桌,周围配了一圈新椅子。

  除此之外,又添置了些文件柜,盆栽之类的办公用品。

  这里临时兼任合作社的办公场所。

  李良材放下搪瓷茶缸,这个破旧的茶缸里是当年李良材当兵时候发的纪念品,用了几十年,里面已经有着厚厚的茶碱。

  如果不往里面倒茶叶,仅仅是白开水,也有股子醇香的茶味。

  “呵呵,你小子,这招可使得毒。不仅不征用她的地,还用水泥路给她圈起来。

  哈哈……你小子,居然还让人在里面栽上树。真真是……让我说你小子什么好?”

  “我这不也是没办法。总不能陪着她们闹吧?工期也耽误不起。

  既然们准备恶心我,我不看他,这不就行了。

  地我也不征了。想种他继续种。周围的树也不是我栽的。有问题,他谁的地找谁去。我看看她怎么闹?”

  让各家去栽树,是杨元的主意,要是杨元派人去栽,这树绝对栽不下去。

  可是让村里人去栽,张翠娥她就没发闹腾了。

  周围一圈的地,四五家人,有本事她和村里这几家人急眼去。

  “你小子,这点子出的毒!

  这下他们种什么种?

  周围一圈那么高的树,等夏天叶子长开后,地里的庄稼全遮住了。”

  “老支书,这可不是我毒啊!

  您说她们是真想种地么?村里凡是长眼的人都知道是想讹诈我呢?

  以为我没有他家的那块地,这个大棚就办不起来了?

  嘿。太小瞧我了。

  我为了建大棚,刚还了贷款,又立马贷了这么多。哪有闲功夫陪她们在这儿玩?

  退一步再说,现在大溪坪的大棚,尽管我的股份最大最多。但却已经不是我杨元一个人的,而是杨庄村一百三十二户共有的财产。

  我即便是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村里这些信任我的村民着想。

  我要是给她们让步,这是对合作社的这一百三十二户村民的不负责任。”

  “我可没怪你小子。”李良材摆了摆手,笑道:“我可没怪你小子。不然不会让你这么搞了。

  这事儿除了这个,我可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了。

  而且我知道张翠娥这一家子。

  要是这次对她们服软让步了。以后还会纠缠着不放。算是没完没了了。

  咱杨庄村两百户人,你见过哪家人第一天签了承包合同,拿了钱。然后第二天立刻反悔的?

  王建国因为这事算是和他们成仇人了。

  那天专门去刘占山家里,将承包费用要了回来,直接就将承包合同扯了扔灶膛里了。

  听说要钱的时候还受了一肚子气。

  你说说,这事咱村谁家能办的出来?

  这些人就是些耗子眼,只盯着眼窝子里的那点毛头小钱。

  说到底,她能拿捏住谁?

  刘占山这一家子,本来就在村里评价不好。现在这事顶着大半个村子作对。以后他还有个屁的脸出门?

  看看刘占山这一支族人,刘占山人活的窝囊,娶了张翠娥这么个泼疯婆娘。

  岗岭村姓张那家人,那是出了名的名声差。谁提起来谁皱眉。你看看张翠娥那姊妹几个,真是一个塞一个。

  到了刘永胜这辈,更不成器了,成了街头混混。现在蹲了大狱。

  真是给刘老财的脸都丢尽了!”

  “刘老财是谁?”

  “刘老财?……哦,你们这辈人还小,不一定听过这人。

  刘老财是刘占山的太爷,大名刘建民。我小时候见过,不过现在印象也不深了。”

  “这人很厉害?”

  “厉害?和你说,那厉害狠了!

  刘建民本来不是杨庄村人,是咱龙门乡上林村的,是后来搬来的。

  阎锡山知道不?靖绥军?阎老西儿?”

  “知道,这是民国时候的大军阀之一,中原大战不有他么,后来跟了老蒋,解放后,跟老蒋过了海。”

  杨元虽然对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些本地出名的人物大概还是有些印象。

  只是不知道李良材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刘建民和阎老西儿还有什么沾亲带故的?

  “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一提张口就来。

  没错!和你说,当初阎锡山有八大参谋,分别负责军政民教。给阎锡山出谋划策。

  这八个人乃是阎老西儿的左膀右臂。非常受阎锡山的信任。

  阎锡山能成为民国一大军阀,这几个人有大半的功劳。

  不知道你们书上写没写。

  当时,咱晋州的民生教育那是全国领先的。

  那个年头,各地都在打仗,人们吃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念书?

  可在咱晋州,那时候就比别的地方强,不仅打仗少。而且还在各地大规模开办学塾,让孩子们读书。

  而刘建明就是主管教育的那个参谋。这些都是他给阎老西出的点子。

  你说他厉害不厉害?”

  “那后来呢?”

  “后来就是中原大战啊?再后来小鬼子进来了,全国都乱的不成样子了。

  那时候刘建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就辞官回来了。

  据说阎老西还专门派人来看过他。”

  “那怎么从上林村搬到咱们村里?”

  “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听老人说过一嘴,具体真假不知。

  据说啊,这刘建民人虽然学问高,但是迷信。辞官后来后,找风水先生看过,说是上林村风水不好。

  于是就沿着龙门乡看地形,后来看中杨庄村。就搬了过来。

  当时你杨家还是大地主,那是你祖爷爷辈。

  刘建国搬过来后,就开始置办田地。

  那时候人们的观念和咱们现在不一样。地看的最重。卖什么也不能卖地。

  刘建国虽然有钱,但是却买不着地。

  还是你祖爷钦佩刘建民的为人,这才卖给他几百亩好地,让其置办田产的。

  刘建民辞官后,带回来不少钱,在杨庄村定居后,建的那个宅子相当的阔气。

  就在村北面的那个台子上,三进的大院子。院子里全是大青石铺成的。

  咱村里现在也没有个下水道。

  人家当时院子里就有,全是石头砌的,盖着青石板。

  相当的牛气。

  加上学问高,虽然辞官了,但是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儒。

  还自己出钱,盖过私塾。

  附近家境稍微好点的人,都送孩子来上过学。想沾沾文气。

  不过后来小鬼子来了,把那些房子都炸了。

  不仅刘建民的那个大宅子,就是你们老杨元的祖宅,在RB人撤退的时候都炸了。

  我那时候没出生,倒是没见过。这都是后来听人说起来的。

  现在那里的老房子,都是后来解放后重新盖的,现在没人住了。

  不过,那些房子里,还能看到一些大青石板和下水道。”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50122/76146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