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农民天王 > 第三十章 要收秋了!

第三十章 要收秋了!


  尽管要承包五十年,但是杨元估计也用不了多少钱。

  前几年村里有人种桃树,承包了几百亩耕地。杨元家里有一亩玉米地,也在那一片里面,被承包了进去,一年才五百来块钱。

  这还是种田的耕地!

  而杨元要承包的三座荒山,说是鸟不拉屎也不太过分,并且十分偏远,都快出了杨庄村的范围了。

  从二龙山另一面山坡下去,不到五百米就到了另一个村,白崖沟了。

  所以自然承包费高不到那里去!

  李良材之所以在杨庄村威信高,最主要的是为人公正。

  在他们那代人心中,信仰还真不单只是嘴上说说的。

  谈了一个多小时。

  李良材没有拍板,一是关于承包费用,要村里其他人讨论下。二是手续问题,承包林地,要县里报备的。

  办下来,大概要一个星期时间。

  杨元一想,时间足够,野猪仔最早下的不到两周,有的才三五天。

  至少五周才能断奶。那就一个多月。

  即便是要上山放养,也必须在断奶之后。

  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了,大伯,以后我承包的山上会种树,种草啥的,这些也要写在承包合同里。”

  “你想咋折腾都行,只要别把山头给刨倒了就成。”李良材点了点头。

  和李良材议定,杨元告辞,出了村委会。时间不早了,正好回家吃饭。

  杨元家在村西头,原来这边是村中心,后来人们嫌这边地势高,路不平,不好走。后来渐渐在村南边盖房,大部分人搬了过来。

  村中间那条小河的北面,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户人家,都是没人住的破旧房子,一水儿的石头黄泥砌的墙。

  很多旧房子,没人住,早就塌了。

  杨元他们家还是老宅子,听爷爷以前讲,他们祖上是的大地主。

  那时候整个杨庄村都是老杨家的家业,其他姓的都是杨家的佃户。

  最繁盛的时候,不仅杨庄村,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的地,都是他们老杨家的。

  按照杨元爷爷的说法,当时这道河的地,一多半都是老杨家的。

  这道河,说的可不单单是杨庄村村中间的那条小河。

  实际上整个龙门乡下辖的十几个村子,基本上都是沿着一条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坐落下来的。

  古代的人们的村子都是建在河边,逐水而居的。

  杨庄村就在这条河的中间。

  尽管现在有的村里已经没有河水了,可要是顺着干河道挖,很快就会挖出地下水来。

  杨元爷爷说的范围,按照现在的地理换算,那就是多半个龙门乡。

  恐怕至少有几十万亩地?

  时间太久,杨元也无处考证,就连家谱也早已失传了。

  说是老宅子,其实在杨元小的时候,已经重新盖过了。

  毕竟原来的老房子早就不能住人了。

  本来依照杨元老爸的意思,是在现在村中心的位置,建新房子。

  可杨元爷爷不同意,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搬,又重新在原来宅子的根基上盖的新房子。

  老宅子地势高,那时候人们建房子,最先考虑的一点就是,不能发大水的时候淹了,所以都建的比较高。

  杨元记得小的时候,他们家里还从水井里挑水喝,因为院里地势太高,打不出压水井。

  回到家,老妈已经做好饭了,正在往桌上端。老爸在院子里给镰刀装新的手柄。

  “小元,过几天,你把你舅的那个农用三轮车开回来,已经过了白露了,眼看就要收秋。到时候开回来拉拉玉米。”杨妈见杨元回来了,顺嘴说了句。

  杨元还没搭话,杨爸回头道:“老开他舅的车做啥?年年开人家的。

  干脆今年咱也买个吧,也不贵,几千来块钱儿。还有元子平时养猪也用的着,每年光是买玉米料,租车钱就花多少呢!”

  杨妈:“怎么就不能用用了?他的车闲着也是闲着,一年也用不了几回,咱用用,油自己加,坏了给他修不就行了。”

  杨爸不好意思用,杨妈没觉得有什么,那是她弟弟,又不是别人。

  那车整整一年闲着。放着也是浪费,他们用用,有个毛病啥的,顺手也给他修了。

  “爸,妈,这么快就收秋呀?”

  “可不,白露过了,天气转凉了,哪天突然一下霜,庄稼就直接霜死了。不收也不长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庄稼人都是根据节气来种地和收割。

  “哦,这么早啊,这都没感觉。”

  杨元天天忙在养猪场,倒没想到这么快就收秋了。

  “爸,你说咱买个收割机咋样?到时候不仅咱自己收,还可以给别人收。和他们收费就行了。”杨元突然想起个事。

  “收割机?还有玉米收割机呀?”

  杨爸只知道有的地方,收割水稻个小麦是用收割机。

  “当然有了!”

  “那东西肯定贵,咱村里人,家家户户种个十几亩地,几天自己就收回来了,干嘛花钱雇你收?

  再说,一台那机器肯定不便宜,什么时候能拿回本钱来?好好喂你的猪吧。别瞎折腾!”杨爸觉得相当不靠谱。

  “你爷俩嘀咕啥呢?赶紧吃饭!”杨妈收拾好饭桌,喊道。

  杨爸正好也钉好了镰刀柄,收拾好工具,在水龙头下洗了把手,招呼杨元进来吃饭。

  杨元却是上心了,以前没想到这事,今天突然提到收割机。

  和杨爸想法不一样,杨元越想越觉得可行。

  狼吞虎咽,几分钟吃完饭。

  和爸妈说了声,杨元赶回养猪场。

  回到他的小屋,从床头拿起正在充电的手机,打开数据流量,找了个网络信号好的地方,杨元就在手机上查了起来。

  玉米收割机。

  杨爸觉得胡闹,杨元却恰恰相反,觉得非常有搞头。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有些消费绝对是愿意花的。

  收秋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光拿玉米来说。

  人工收割玉米。先要拿镰刀将玉米秸秆割倒,然后再蹲在地上,一个一个的将玉米棒子从玉米胞衣里剥出来。最后才能装袋子,运回家。

  一个人一天,连一亩地的玉米也收不回去。

  龙门乡这边,基本上每户种个十来亩地的玉米,全家齐上阵,最少也要一个星期。这还累的够呛。

  如果现在有人开着收割机,一天就给他收割完了,一亩地收个六七十块钱的费用,恐怕很多人都能接受。

  而且,还给送到家呢?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50122/761455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