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超级修真升级系统 > 论胎息Ⅰ

论胎息Ⅰ


  “胎息”一词,源头很远。《后汉书·方技传》已描述东汉王真锻炼内功,能够达到运用胎息和胎食的地步。李贤作注时引《汉武内传》说,王真“习闭气而谷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此人具有这样的功力,应属不假。闭气吞气,是上古传下来的“服气术”。咽舌下唾液,古称“玉液炼形”,本是上古就有。这些健身方法,可以人口促进“辟谷”的成功,几个月只喝水,不吃饭,照样正常生活,至今气功锻炼有素的人,也能办得到。可是服气术并非“胎息”,李贤的诠释并不准确。

  东晋葛洪《抱朴子·释滞》提到“行气”的种种功效,有时能治百病,甚至能“延年命”,但那必需达到“胎息”的高境界: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婴儿在母腹内并不存在呼吸问题,“胎息”状态,就是返还到那种原始的状态。这一诠释,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有相同认识:“胎息者,不以口鼻呼吸者也。”(见《道枢·枕中篇》所录)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么高的层次?正统《道藏》命字函收有《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其中抄录了一段“胎息口诀”(不知出自何代?),对胎息有详细解释:

  “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项,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脐中。水底坐,经十日、五日亦可矣。”

  极端高超的炼者,可以完全不用气管和肺部来进行呼吸。不过,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练习:

  “想身在气中,口鼻俱闭,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候气平,还依前用心为之。以汗出为一过。亦不限过数。”

  这种锻炼方法,仍是强行闭气,其结果会弄出一身汗。显然,这么弄下去,恐怕很难真正达到胎息的境地,最多能使呼吸加长,肺活量增大而已,若不得法,还会损害健康。但此篇收录的《胎息杂诀》引《经》语,倒有几句关键的话:

  “胎息之妙,功在无思无虑,伴合自然。心似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脉畅、关节通矣。”

  从这里的提示来看,胎息决不仅仅是强行闭气所能达到的。《道藏》所收《诸真圣胎神用诀》摘录了不少古圣先贤关于胎息的言论,但内容都比较笼统,提示也较为朦胧。《钟吕传道集》中吕洞宾祖师的话却透出真言:“胎仙就而真气生,真气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炼气,炼气以成神。”指出胎息境界,已是修道进入较高层次的现象,是一种向更高层次锻炼的高级方法。

  南宋曾慥(至游子)《道枢·胎息篇》,录有先贤一段论述:

  “胎息之根源,不出不没,状如鸡子,色犹水精,由念而有。动转之时,内气不出,意因其发而有去来。”

  表明胎息与结胎、结丹有一定关系。

  专门阐述胎息方法的经典,无过于自唐代的达摩祖师《胎息铭》,全文不长,但却不太好懂: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离形去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元气。

  神行则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关两句表明胎息与结胎的关系,前提在于“伏气”。但气又怎样来伏?最早有幻真先生为《胎息铭》作了一点注解:

  “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纳气,亦不流散矣。”

  中心思想是从调息着手,让呼吸轻微细致,感觉全身毛孔都在呼吸(体呼吸状态),慢慢就进入胎息的境界了。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08965/563522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